--信息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内容丰富、数据权威的县级“三农”信息资源数据库,实现涉农部门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建成石柱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实现20个以上企业或协会、40个以上名优农产品网上展示与交易。
--信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培养5名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信息分析师,50名生产技术、农村政策和市场经济信息咨询专家,32名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员,230名农村信息传播员,解决农村信息化工作“有人办事、能够办事”的问题。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农产品和农资市场体系
1.拓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服务功能。逐步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重点转向功能拓展和长效发展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大力提高农村商品配送率,逐步实现县乡市场商品同质同价。重点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抓手,推进“一网多用”,逐步建成农村日用品、农资、农产品流通、再生资源回收、农民生活服务、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六大体系。发挥供销系统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发展连锁经营、配送中心,构建农资集团经营体系。
2.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建设。一是加大对黄水黄连市场的扶持力度,逐步完善物流配送、电子交易、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提升服务功能,增强辐射效应。二是推进渝东(石柱)综合商贸物流项目一期工程建设,集农产品电子交易、物流配送、冷藏、冷冻为一体,辐射整个渝东地区。三是支持辣椒专业市场、重客隆悦崃冷藏冷冻库项目建设,冷冻、冷藏储存能力达到500吨,远景储存能力达到5000吨。
3.培育和壮大农村市场主体。到2012年,建成以辣椒为主的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并逐步培育壮大,力争实现年营业额5亿元-30亿元;做大做强黄水黄连市场,实现年营业额3亿以上;建成冷水、黎场、沙子、马武、临溪等5个乡镇的农贸市场或边贸市场;培育壮大藏经寺农贸市场,实现年交易额1亿元以上。
4.大力推进“农商(农超)对接”。一是拓展领域,逐步向餐饮企业、食品加工企业与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对接推广。二是鼓励引导大型超市、食品加工企业、餐饮企业等国内外连锁企业到我县建设一批农产品直采基地,贴牌生产农产品。三是每年举办1场以上对接活动。
5.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一是引导县内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构建现代营销机制,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不断创新市场交易方式、市场形态和市场模式,降低成本,引导生产。二是通过每年举办一次展销会或文化节活动,促进其销售。三是组织县内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