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规划布局基本形成,特色农业基本凸现
通过产业规划的调整,特别是“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全区 “三区一带”的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已初步形成,即以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先行区,以夏阳街道为核心西至淀山湖的农业旅游示范区,以华新、白鹤镇为核心的农产品加工物流区和环淀山湖地区的特种水产优势产业带。赵屯草莓、练塘茭白、现代农业园区的蛙稻米、金泽的特种水产、赵巷的枇杷、白鹤和重固的绿叶菜、朱家角的粮食和夏阳街道的水产蔬菜种源等各具特色,为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农业装备水平显著提高
已建设施粮田9.68万亩,占16.7万亩水稻面积的58%;已建设施菜田1.71万 亩,占绿叶菜种植面积的50%;全区创建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区级示范区63个;已建标准化畜禽场4个,标准化水产养殖面积6352亩。
全区水稻、两麦全部实现了免费统一供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2010年,全区农业科技贡献率65%。全区各类农业机械共计2259台(套)、总动力78948千瓦,水稻机收率为95%,两麦机收率为100%。
(四)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
全区退养规模化畜禽场119家,退养关闭小型畜禽场2693家,整治内河水产养殖户1326家,拆除围网养殖3415亩;全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施了规范化综合治理,渔业开展了标准化鱼塘改造,种植业实施了减肥减药工程,化肥、农药的使用分别比“十五”期末减量13.3%和9.01%。全区建成有机肥生产企业2家,年有机肥生产能力2.2万吨;每年推广有机肥2万吨,测土配方肥0.5万吨;农业废弃物综合化、资源化利用率有了明显提高。
全区农产品生产安全追溯体系已初步建成,建立了区级农产品检测中心、85个镇级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点。全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已做到了组织、人员、责任、措施 “四到位”。近年,全区地产农产品安全检测合格率达到 98%以上。制订农业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 62个,农产品质量标准 70 项,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71个;全区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62个,绿色农产品7个,有机农产品7个,世博农产品重点供应基地15个;2010年度获得全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中国草莓无公害科技创新示范区荣誉称号,全区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上海市著名商标4个、上海市名牌产品5个。
(五)经营方式趋于优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通过土地规范有偿流转等形式,实现粮食规模化经营15万亩,占全区水稻面积的90%;蔬菜规模化经营面积2.9万亩,占常年菜地6.1万亩的47.5%。全区农业龙头企业37家,年销售收入 10.6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143家,带动农户2.77万户,年销售收入8.51亿元。出口创汇700万美元。
全区建立了农业植保疫病防控服务、农机农资综合服务、农业保险服务、农产品安全检测服务、农业信息资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平台,农业信息基本实现村村通。建立了青浦区农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青浦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融资担保、市场营销、信息指导和行业管理等服务,为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