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强化宣传教育,全社会理念意识显著增强。积极策划节能宣传周活动。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工业园区联手,和市有关部门互动,条块结合,媒体联动,认真办好全国节能宣传周等各项宣传活动,普及节能知识,引导全社会共同重视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开展。加大培训力度。配合市有关机构组织的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岗位培训、能源审计培训、电平衡培训等工作,实施能源管理人员持证上岗。采取各种形式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知识宣传及培训工作。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和经验。以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面对面的节能和循环经济相关技术宣传及政策培训。对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典型单位、先进个人、产业园区予以表彰宣传。
(二)存在的问题
1、政府相关管理人员配备有待进一步加强,市场机制运用不够,各领域节能管理水平也不尽平衡。目前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虽已成为区发改委、经委、建交委等部门的重点内容之一,但并未配备专门科室和专职人员,已不能适应日益增加的工作要求。在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工作推进过程中,过于倚重下指标和考核等行政手段,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机制的运用还远远不够。“十一五”期间,建筑、商业、旅游、交通等领域节能管理虽有较大进展,但与工业节能管理相比,工作基础和进展情况还存在一定差别。
2、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的工作难度逐步加大,意愿和能力也相对不足。随着“十一五”期间大力推进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全区单位增加值能耗、水耗逐步降低,进一步推进节能和循环经济的难度加大、成本越来越高。并且,区内大多数企业为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经济实力相对不足,尚未把节能低碳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和提升企业未来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来推进,部分企业还未配备专职人员进行能源资源的统计、计量和管理,从而推进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的基础相对较差、积极性较低。
3、全社会节能低碳意识和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强化。“十一五”期间,随着本区作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和本市循环经济试点区的建设,各行各业的节能低碳意识初步形成,但还不能把节能低碳作为内在责任和自发行动,与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规划目标相比,全社会节能低碳认识和理念差距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强化。
二、“十二五”形势
(一)从国家和上海市看,将持续强化节能降耗约束,并加快低碳发展转型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加快发展,能源消费量呈加速增长态势。2001至2009年全国能耗增量超过15亿吨标准煤,远远超过1980至2000年的能耗增量(约7亿吨标准煤)。在“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一段较长时间内,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继续发展,我国能耗总量仍将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煤仍将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能源消费量的增长对我国环境保护带来极大的压力。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消费量的增长,已使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逐步上升,能源安全形势趋于复杂。此外,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和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重要筹码,我国作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国际压力巨大。在此情势下,我国承诺至2020年,碳排放强度(万元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国家的碳减排承诺将对各省市提出低碳发展的新要求。为应对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巨大挑战,减缓环境保护和能源供应的严峻压力,国家在继续提出较高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目标的同时,“十二五”还将将进一步增加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和二氧化碳强度下降率指标,强化对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约束性控制。
近年来,上海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目前能耗总量已超过1亿吨标准煤,人均能耗达到5.4吨标准煤/人,远超过发达国家在同样发展阶段的平均水平(一般约3吨标准煤/人),碳排放强度偏也高,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4倍。在国际方面,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门户,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本市在节能和低碳发展上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措施。如上海能耗和碳排放快速增长势头不能得到遏制,将会对提升自身形象、推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在国内方面,“十二五”国家将对各地下达节能指标和碳排放指标。上海作为经济发达、人均能耗高的地区,节能降耗和低碳发展工作压力巨大。在此情形下,落实国家碳减排承诺,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和资源、社会、环境相协调的低碳发展,将是“十二五”上海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从青浦自身看,“十二五”将是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强化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
青浦区接壤江苏、浙江,是连接上海与长三角、连接中心城区与郊区的重要交通节点,拥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区内分布着以淀山湖为代表的21个天然湖泊,生态环境在长三角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十二五”期间,上海将以虹桥商务区为核心载体,大力推进与长江三角洲的融合发展,其中青浦区东部约19平方公里位于虹桥商务区86.3平方公里规划区域。纵观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青浦区作为上海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新高地之一,将在上海与长三角的融合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加强节水、节地、原材料节约,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既是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青浦区在上海新一轮发展态势中发挥更大作用并实现自身科学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