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强科技成果孵化平台建设,加速科技成果的培育孵化。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培育、创新创业、环境营造,依托各类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等,建设一批综合实力强、服务条件完善、设施齐全的综合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一批专业特色鲜明、配套条件好、专业人才集聚的高水准专业性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建设2个综合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2个专业性科技企业孵化器
3.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完善我市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体系。围绕我市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市县两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技术服务机构的联动机制。搭建以财政投入为引导,金融资本、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产业对接平台。促进技术成果、人才、资金等科技要素向产业集群流动,提升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培养一支能够满足服务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逐步形成服务规范、特色鲜明、开放协作、高效运行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服务平台和区域服务体系。
六、保障措施
创新工作机制,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重点建立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领导保障、科技成果转化引导投入保障、产学研和技术转移保障、税收金融保障、奖励考评保障、人才激励保障,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效、长效的动力机制。
(一)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市级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德阳市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具体负责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的实施工作。市科知局、市科协等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和管理,主动对接中央、省的政策和规划,千方百计争取支持,用好用活专项资金。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的管理和推广工作,协调落实领导小组议定事项,制定市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计划管理办法,组织实施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二)进一步创新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推动合作深入发展
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市级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德阳市校(院、所)市科技合作领导小组,积极探索、创新政产学研合作模式,进一步优化政府搭台引导、企业为主、多方参与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推动政产学研向全方位、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要在政府层面与更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全面合作关系,推动和引导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研发的无缝对接。要继续加强合作载体建设,深化实施金桥工程,鼓励政产学研各方围绕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培养和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需求,共同组建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中试基地、大学生实习基地、博士后工作站、科技副职等合作载体,并与企业或高校、科研院所分离,成为产学研紧密结合、长期稳定的独立法人实体。要鼓励和引导产学研各方创新合作体制机制,采取共同出资、技术入股等方式,以股份制、合伙制企业或民办非企业等机构和组织,共同建立合作载体,面向更多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