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突发事件处置评估工作,重特大突发事件要件件有分析评估,并逐步扩大分析评估范围。做好全县突发事件月度统计、汇总、分析工作,并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完善内容。
四、加强政务值班,完善信息报送和信息综合处理机制
强化政务值班工作制度,严明工作纪律,将值班工作纳入全县各级各部门目标管理考核中。抓住重点时段,确保重大节庆和敏感时期值班联络畅通。把政务值班作为政府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首要环节,建立由常态值班转入应急状态值班的快速响应机制。加大指导、督查、检查工作力度,确保全县应急值守系统反应迅速、政令畅通、运转高效。
加强信息研判,规范信息的首报、续报和终报以及“边处置、边报告和边核实”等操作规程。完善信息综合处理机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信息报送、综合、汇总等方面规章制度,针对领导关心的重点问题、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苗头倾向性问题,加强汇集分析、综合研判和趋势性研判,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参考。
五、强化应急科技支撑,推进应急保障项目实施
编制完成全县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策划一批县级重点建设项目,并抓好开局之年的实施。发挥现代科技在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全县应急避难场所整体规划建设。完成社区、公共场所、城镇街道、交通要道视频图像建设和整合的年度任务。建立应急管理课题库,充分发挥专家组作用,组织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内容进行调研,以课题研究带动工作深入开展。
基本建成县政府应急平台。开发并启用政府应急管理运行系统。制定应急平台使用、维护制度,初步形成以县政府应急平台为中心,以各乡镇人民政府应急平台和小型移动应急平台为枢纽,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安全通畅的应急平台体系。
全面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在继续完善 2010 年各乡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村(社区)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成各村(社区)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扎实开展避难疏散演练,不断完善避难场所功能。
六、抓好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宣传工作。建立应急管理宣传窗口,组建县级应急工作网站,支持和指导各乡镇、有关部门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应急工作网站。深入总结应急管理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提升应急管理工作和队伍形象。以开展应急知识“五进”(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为工作重点,结合实际,创新形式,全方位推进应急宣教工作,营造“人人关心应急,人人参与应急”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公众公共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