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施原则
以维护人群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为根本,以辐射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为重点,不断加强辐射监管,创新监管手段和模式,实现辐射信息化管控;开展土壤环境监管与监测,实施污染土壤治理修复试点示范,打造环境安全宝山。
2.行动目标
重点辐射源实时监控覆盖率达100%;
建立有效辐射监管模式;
建成1~2个污染土壤治理修复试点示范工程。
3.措施与任务
(1)加大辐射监管力度
对探伤、销售等重点放射性同位素单位实施重点监管,强化对宝钢集团、华能等大型企业移动探伤作业集中场所及作业活动现场监管,进一步规范放射性同位素出库、运输、作业、入库行为。加强对放射性物品启运前和运输过程的现场检查,确保运输安全。对重点目标实行全过程信息化动态管理,提高对突发放射性污染事故的预警及应急应对能力。
(2)建设有效辐射监管模式
加强区、镇(街、园区)联动,积极协同公安、安监、卫生、民防等部门,建立并完善辐射监管立体网络体系。探索建立放射源移动探伤作业监管制度和机制,实施政企契约化辐射监管,逐步形成有效的辐射监管模式。
(3)建立土壤污染控制长效管理机制
逐步开展饮用水源区、农业区土壤和搬迁企业、钢渣堆场污染土壤环境监测,启动污染场地以及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重点污染源摸排工作,逐渐建立污染场地和重点污染源监管档案,建立土壤污染控制长效管理机制。
(4)实施污染土壤治理修复试点示范
通过技术、工程等多种手段,实施饮用水源区污染土壤和南大路地区搬迁企业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治理修复试点示范。
七、分片区环境管理
(一)特殊保护区(北部农村生态片区)
1.区域范围
罗泾镇、陈行水库、宝钢水库等
2.实施原则
以确保饮用水源安全为重点,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手段,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生态建设,实施重点区块和重点行业整治,打造生态型新集镇。
3.行动目标
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API)大于90%;降尘量小于9吨/平方公里?月;骨干河道水质基本达到Ⅳ类水标准。
4.措施与任务
(1)聚焦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完成饮用水源地内中高风险企业关停并转及低风险企业截污纳管;实施花红村历史遗留堆场的清理与修复工程。
(2)聚焦生态保护与建设,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完成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建成全覆盖的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实施中小河道整治。
(3)聚焦重点区块与行业突出问题,提升网格环境等级
整治污染严重的村中厂,消除冒黑烟现象,全面改善洋桥地区网格环境面貌;关闭高风险企业、严格环境准入、加强闲置厂房管理,促进跃龙地区又好又快发展。新川沙路沿线化工、电镀行业全面退出。
(二)重点发展区(北部先进制造片区)
1.区域范围
宝山工业园区、宝山经济发展区、罗泾港配套产业区
2.实施原则
以打造代价小、效益高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方向,通过严格准入、优化布局和清洁生产审计等方式,促进资源、能源等高效、循环使用,使其成为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先进制造业聚集区。
3.行动目标
空气质量优良率(API)大于90% ;降尘量小于8吨/平方公里?月;截污纳管率100%。
4.措施与任务
(1)严格产业准入、加强企业监管,促进环境管理水平提升
大力引进低能耗、低物耗、土地节约、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完成环境保护规划修编和区域跟踪环评编制;加大建筑工地监管力度,提高道路保洁水平,完善扬尘长效管理机制。
(2)推行循环经济、完善基础设施,促进资源有效利用
建设脱硫石膏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推行雪花啤酒厂冷凝水回用,形成副产品互换、资源共享的产业组合。完成罗宁路及罗泾港配套产业区等管网建设,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
(3)优化布局空间、建设环境缓冲区,促进生产生活和谐发展
置换农业和农村居住功能,改变生产生活混杂局面;完成防护绿带建设,构建片区间及片区内的环境缓冲,解决建设过渡期环境矛盾。
(三)限制发展区(沿江传统产业片区)
1.区域范围
宝钢精品钢基地、罗泾港区、石洞口电厂
2.实施原则
以污染物总量控制和环境风险防范为重点,以控制钢铁、能源等传统产业规模为手段,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深化节能减排,有效降低污染排放强度,逐步打造成为与周边区域功能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精品钢及延伸产业、港口物流基地。
3.行动目标
片区API优良率大于85%;平均降尘量小于11吨/平方公里?月;区域环境噪声达到三类区标准;钢渣集中处置率100%;危险废物和重点辐射源实现全过程防控;完成年度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4.措施与任务
(1)大力推进固体废物规范化处理处置,提高资源利用能力
建立工业固废流向追踪制度,完成片区外15个钢渣堆场的清理与整合。推进罗泾港区、石洞口电厂和宝钢各类堆场规范化整治,完成6个钢渣规范化处理处置场所建设。启动石洞口二电厂灰池迁建项目。
(2)大力推进烟粉尘源头控制,提高尘污染控制长效管理水平
设定物流装卸专用码头,推进运输车辆定线、定向、定点运行,实施密闭化运输,控制运输洒落、滴漏;推进煤、矿石等物流输送带密闭化改造工程;完善片区内道路保洁等扬尘污染长效管理措施;引进先进高效的除尘技术,进一步提高燃煤电厂及工业窑炉废气除尘效率,削减颗粒物排放。
(3)大力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开展,提高污染减排能力
完成宝钢1、2号烧结脱硫改造,实施焦化区域ESCS整体大修,开展焦化废水回用,增设一、三期推焦车除尘器,优化烧结区域环境,实施冷轧废水站废水深度处理改造。完成宝钢自备电厂1-3#机组,石洞口一电厂1-4#机组和二电厂1-2#机组烟气低氮技术改造。
(4)大力推进污染源监控能力建设,提高风险防范水平
完善环境监控系统建设,重点开发建设基于物联网的“辐射安全管控、预警及应急系统”,实现Ⅲ类以上固定放射源剂量在线监控以及移动射线探伤作业动态跟踪和应急防控信息化管控,保障区域环境安全。实施钢铁行业二噁英示范减排工程,开展宝钢铁矿石烧结的POPs协同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