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当前形势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部分 总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总体目标
四、任务概要
第二部分 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二、大气环境治理与保护
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置和噪声污染控制
四、工业污染防治
五、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六、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
七、生态保护与建设
八、生态文明行动
第三部分 保障措施
一、完善环境保护体制
二、创新环境监管机制
三、完善环保考核评估制度
四、强化环境经济政策
五、强化企业环保责任
六、完善环境保护长效管理
七、加强环境科技支撑
八、深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前言
一、前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回顾
2000年以来,闵行区按照市政府的总体要求,本着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重,生态建设和城市发展并举的发展理念,坚持“四个有利于”和“三重三评”的原则,以创建国家生态区为抓手,通过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滚动实施,全社会合力推进环境保护的格局基本形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力推进,环境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污染企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布局逐步朝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在经济保持快速发展情况下,单位生产总值污染排放量明显下降。全区在地GDP总量从2006年847亿元增加到2008年1120亿元,增加了32%,而2008年万元GDP二氧化硫(SO
2)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分别较2006年下降了46%和33%,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GDP和工业污染物反向增长的道路。污染物排放总量出现拐点,2008年SO
2和COD排放量分别较2006年削减了29%和11%,污水收集处理率由72%提高到了80%。环境质量总体稳中趋好,区内主要水体在上游来水不利条件下水质基本保持稳定,中心城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连续三年稳定在90%左右,绿化覆盖率达到39.3%,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6.5平方米。2006年以来,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区、国家绿化模范城区、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2008“生态·经济”年度媒体关注奖等荣誉称号。
二、环境保护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当前,闵行区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均处于转型的关键期,环境保护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一是经济发展仍处于快速发展期,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中,人口还会不断导入,资源和环境压力大。二是城市再造任务重,城市建设仍处于高峰期,部分区域居住区与工业园区、市政设施交错相邻,导致结构性环境矛盾凸显,尤其是一些地区工业废气和交通噪声扰民较为严重。三是局部地区环境问题仍比较突出,特别是城郊结合部以及农村地区的环境基础设施和环境管理工作还比较薄弱,部分地区的河道污染、餐厨垃圾污染、机动车尾气噪音污染等百姓直接感受的环境问题进一步显现。同时,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大气中臭氧、灰霾、酸雨等复合型污染问题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成为影响本区环境质量改善的难题。四是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和管理水平与环保新形势的发展需求还有一定差距,还不能有效锁定环保违法行为,对有机废气、电磁辐射等出现的新型污染及特征污染因子的监测识别能力不强,防治技术比较缺乏。五是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企业的环保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企业偷排漏排现象还时有发生,市民主动保护环境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当前形势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任务,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污染减排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上海市当前正在努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今后三年,是“十一五”和“十二五”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是全力配合上海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举办2010年世博会、实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关键阶段,也是闵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城市再造力度,以生态文明为指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区的攻坚阶段。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进一步提升环境保护水平,改善环境质量已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迫切需要。为进一步做好闵行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制定《闵行区2009年-2011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简称“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第一部分 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心目标,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提高解决环境民生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生态区建设的内涵和水平”为基本出发点,着力配合上海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以及承办2010年世博会,全面推进闵行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原则,以污染减排和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更加注重以环境保护优化发展,强化主动保护环境和污染源头预防;更加注重城市环境安全和保障人民健康,全面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综合防治;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强化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更加注重国际视野和服务大局意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区,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坚定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三重三评”,更加突出科学推进计划实施。即在全面推进中重治本、综合治理中重机制、资金投入上重实效;环境保护的成效让市民评判、社会评价、科学数据评定。
坚持“三个并举”,更加突出聚焦重点解决问题。即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并举,更加突出源头预防;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完善并举,更加注重机制创新;城市化地区与农村并举,把农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坚持“三个整合”,更加突出综合推进环境保护。即整合力量,条块结合,区镇(街道)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整合管理手段,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环保工作;整合推进机制,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社会共同参与。
三、总体目标
在前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滚动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完善、提升,以建设生态文明试点区为契机,着力促进优化经济发展,围绕“研发制造、现代服务、生态居住休闲”功能定位,加快提升产业能级;着力发挥迎世博的带动作用,突出亮点和特色,加快提升城区现代化水平;着力改善环境民生,突出管理创新,加快提升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水平,探索出一条工业型城区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着力完成污染减排等“十一五”规划明确的各项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及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逐步将闵行区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到2011年,实现如下目标与指标:
1、基本形成环境综合决策体系,优化城市发展。建立比较完善的以环境容量指导和优化城区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以环境评价和总量控制为手段的综合决策支撑体系。
2、进一步完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保障城市安全。全区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85%,污水收集系统覆盖所有城镇和工业区,建成区实现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污水处理厂污泥得到安全处置;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妥善的处置;环境基础设施基本实现规范化、专业化运行管理。
3、进一步完善环境监管体系,创新城市管理。按照国家和上海市环境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全区环境监测、监察、辐射监管、信息化、宣教等能力建设,环境监管基本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环保重点监管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
4、完成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任务,推动经济转型。2010年全区非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5万吨以内,新增工业企业COD排放量控制在800吨以内,莘庄污水处理厂COD排放总量控制在1600吨以内。启动氮氧化物、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
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各层面、多业态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形成点面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态势。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以生态文明引领环保新发展。
6、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0%左右;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全区城镇化地区河道消除黑臭;区域和交通干线噪声基本达到标准要求;重点地区和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9.5%。基本完成吴泾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四、任务概要
本轮计划安排八大领域任务,分别为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大气环境治理与保护、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置和噪声污染控制、工业污染防治、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与建设、生态文明行动。同时,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体制机制、政策、宣传、科技支撑和监管能力建设。重点是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处理、固体废物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的能力和水平,着力缓解扬尘、河道、噪声、机动车污染以及工业区、农村环境等群众直接感受的环境问题,着手控制氨氮、总磷、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总量,更加突出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和源头控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以生态文明引领环保发展。从区域上看,城市化地区重点是控制锅炉废气、扬尘、噪声等污染,城郊结合部和农村地区重点是完善污水收集处理和河道、工业区环境和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整个计划共安排55个项目,其中市下达21项(项目汇总表详见附件)。
第二部分 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一)实施原则
以污染减排和改善水质为核心,全面推进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继续深化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完善和延伸污水收集系统,提高纳管处理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加大黑臭河道整治力度,树立生态调水理念,加强水系沟通和城郊结合部及农村地区生活污染治理,改善闵行区水环境质量;加强水污染防治,严格控制污染排放,保护水源地供水安全。
(二)行动目标
全面完成“十一五”COD减排目标,到2010年,全区新增工业企业COD排放量控制在800吨以内,莘庄污水处理厂COD排放总量控制在1600吨以内。强化水污染防治,加强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建成区实现污水收集管网的全覆盖,全区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85%,污水处理厂污泥得到安全处置;巩固和提升河道整治成果,全区河道水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城镇化地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
(三)项目概况
本领域三年间计划实施3类重点任务,共计10个项目(市下达任务2项)。该领域主要责任单位是区水务局、区环保局、区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以及相关镇、街道、莘庄工业区。
(四)主要任务
1、提高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
(1)完善污水收集管网。继续推进截污治污工程建设,新建污水管道50公里,在推进市政道路污水管道的基础上,推进镇级道路、村级道路污水管道建设,进一步扩大污水管网覆盖率;实施雨水泵站旱流截污装置改造工程和老居住小区内部雨污水分流改造工程;推进浦江镇、马桥镇、华漕镇、颛桥镇、梅陇镇农民宅基地的污水收集、处理工程,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率。到2011年底,全区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85%。
(2)城市污水厂污泥得到安全处置。按照处置要求,选用成熟的污泥处理工艺,使污水厂污泥脱水后运往老港垃圾填埋场实现安全处置。
2、重点河道整治。建立生态调水的理念,沟通水系,形成水资源调度长效管理机制。在非汛期要以生态调水为重点,结合河道水系的沟通清淤,优化泵闸调度和运行,提高河道水动力条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