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三、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一)贯彻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贯彻执行国家和上海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政策,执行国家和上海市688种基本药物。2011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要在国家基本药物和本市增补药物的范围内配备使用药物,并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按照国家要求,逐步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的使用比例。
  (二)建立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利用现代物流和供应链技术进行药物供应机制创新,构建药品供应链,加强药品流通管理,降低药品成本。按照国家和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进一步完善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供应运行机制,逐步剥离医疗机构的内部物流功能,整合药品采购物流资源,建立分工制衡的药品采购供应运行机制。坚持全收全支管理,实行药品收支分离,消除医疗机构药品销售的利益驱动。
  (三)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
  完善医疗机构用药管理、处方审核制度,建立药品使用评价机制。推进基本药物全品种电子监管,利用信息系统,建立药品溯源与追踪机制,结合临床路径管理和诊疗规范,建立医疗机构医生合理用药评价系统与处方分析系统,对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实行全过程、动态的监管。建立医疗机构、临床科室、医师合理用药的绩效评估制度及合理用药公示制度,将医师的用药合理性与执业行为考核相挂钩,控制不合理用药,切实保障病人利益。
  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加强监测能力建设,规范基层用药和医疗行为,控制基层门诊输液和抗生素、激素使用。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基本药物制度与合理用药的培训,指导和帮助基层医务人员规范使用基本药物,形成科学合理的处方行为和用药习惯,逐步减少抗生素滥用等不合理用药行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工作,健全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保证用药安全。加强基本药物制度宣传,提高居民对基本药物的认知程度,普及合理用药常识,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良好氛围。
  四、进一步完善医疗资源布局,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
  (一)加快三级医疗机构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优化医疗资源布局
  制定本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加强医疗资源准入管理,优化全区医疗资源布局和结构,逐步形成以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为集聚,三级医院为支持,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有梯度的医疗服务体系,形成“1560”就医圈,使居民步行15分钟可到达最近的医疗机构,通过公共交通工具60分钟可到达一所三级医院,更好地满足广大居民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继续加强区域三级医疗机构设置,在浦江镇建设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分院,在梅陇地区建设华东医院分院,继续扶持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分院,构建综合及专科兼有,与闵行区城市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三级医疗机构网络,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区内居民1小时到达三级医院的目标。将三级甲等医院建设为区域医疗、急救、科研、教育中心,发挥其对区域医疗中心技术、人才、设备方面的扶持作用。
  积极开展与医学高等院校合作共建,以附属医院建设为平台,加快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闵行区中心医院两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继续深化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一轮区肿瘤医院共建工作,以医疗质量和安全、服务技术和能力、运行机制和效率等内涵建设为抓手,以服务病人为导向,加快硬件设施改造,合理核定床位和人员配置,积极推进区域医疗服务能级提升,带动闵行区医疗卫生事业整体快速发展。
  (二)调整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规划布局
  完善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根据区域人口分布变化情况,进一步调整优化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规划布局,形成分布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每新增5-10万居住人口,增设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3-5个居委会或1-2万人口设立1家服务站,每个中心村设置1家卫生室,偏远地区的一般村设置1家卫生室。加快新虹、浦江、马桥、吴泾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分中心的建设。建设市级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医学院校教学医院,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继续加强村卫生室建设,改善布局,提高设施水平,进一步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
  (三)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
  深入推进包括区中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药门诊部、中医专科诊所、综合性医院中医科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在内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中医药服务网络。规划设置区中医医院;在吴泾地区规划设置中西医结合医院;规划建设中医药门诊部。继续深化中医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投资与运行相分离的管理体制,形成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为主要特色,中医妇科、中医消化、中医肿瘤、中医骨伤病为重点学科,满足区域中医药服务需求的区域性中医综合性医院。加强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以逐步建立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的中医诊疗科目为重点;深入推进市五医院上海市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创建工作。开展国家中医药示范区达标创建、综合性医院中医科中药房标准化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室标准化建设。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服务,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加强传染病中医药防治工作,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和应急救治能力。
  加强中医药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区中医医院的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发展中医特色专科,形成全区中医医疗、科研、教学中心。积极引进和培育中医药高级领军人才,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培养一批熟练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指导实践、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的中医药优秀人才。启动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形成能够开展中西医结合应用和临床研究的高水平团队。加快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和技术骨干,加强社区全科医师的中医培训,开展社区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全员培训,加强对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和指导原则的培训,特别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使用中成药的指导;鼓励乡村医生参加中医大专学历教育。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