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煤矿事故预防与主要灾害治理工程
实施通风、防治水、供电、提升运输系统安全技术改造;建立地面抽采系统、落实两个“四位一体”综合瓦斯防突治理措施;推广锚网喷联合支护、单体液压支护和金属支护等支护方式;推进采掘、运输、装载小型机械化;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开展示范矿井建设。
(七)重大隐患治理工程
对化工及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矿山、建筑、特种设备、民爆器材、交通运输、铁路道口和消防等行业(领域)的重大隐患进行登记建档、评估分级、督办治理和跟踪监督。实施非煤矿山尾矿库、大型采空区、露天采场边坡及排土场、水害等事故隐患综合治理。强制淘汰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落后技术装备。对涉及危险工艺的化工生产装置进行自动化控制改造。定期对尾矿库的安全程度进行检查评定,加大对危库、险库和病库的治理。完成城区内安全距离不达标的化工企业搬迁。
(八)职业危害治理示范工程
实施市、县两级职业危害评价与检测检验、职业危害监控示范基地建设,配置相应的检测检验、监测监控装备。推进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建立职业危害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掌握全市职业危害分布和动态。突出重点,加强对化工、医药、冶金、建筑、机械、矿山、建材、纺织、轻工、石油、地质等职业危害较严重的行业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与控制,并在各重点行业推行职业健康示范车间(工段)创建,以点带面,推广职业健康技术。
(九)公共安全保障工程
实施公路安全整治工程,重点整治事故多发路段、危险路段和高速公路长隧道及桥梁,并延伸至农村公路。以临水、临崖、急弯、陡坡路段为重点,完善道路标志标线标牌、防撞护栏、护墩等安全设施。加大对铁路道口、隧道、桥梁、城市燃气与化学品输送管网隐患的排查治理。以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在建工程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强重大火灾隐患治理。
(十)安全文化建设工程
建设安全警示教育基地,加强生产安全、交通安全、火灾逃生、油电气“三防”等安全知识公益性教育。将安全社区(包括安全乡镇、安全园区、安全校园)建设与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社区治安、公共卫生等事故预防体系建设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相结合,整合各类资源,建立全员参与机制、社区应急联动机制和社区安全保障体系。开展社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五、保障措施
(一)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规划
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编制本地区(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规划,道路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要编制专项规划,将安全生产重要指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统计指标体系,统筹安全生产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企业在制定发展规划和年度生产计划时,要突出安全生产,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实在企业发展和日常工作之中。
(二)严格安全生产监察执法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无视法律、无视监管、无视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强化综合监管,形成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提高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素质和技术装备水平,强化基层监管能力,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现场监管和技术指导。完善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继续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对达不到安全生产标准的工艺、设备和项目实行淘汰改造制度。
(三)强化经济政策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