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建立特种设备动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评价体系。严把特种设备安全准入关。继续开展气瓶、压力管道、电站锅炉、危险化学品承压罐车、起重机械以及取缔土锅炉、简易电梯等特种设备的专项整治。提升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检测能力。
旅游安全:落实旅游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旅行社管理和从业人员培训教育,严禁无证上岗;加强重点旅游景点、景区的场所、设施、设备、区内交通安全检查和防护,建立并落实旅游安全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抓好旅游客运、旅游饭店安全管理,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关旅游企事业单位应加强旅游安全知识宣传,提高游客自我保护意识,确保旅游安全。
(四)改善作业环境,有效防治职业危害
建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普查与申报系统和重点行业职业危害检测基础数据库,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建立职业危害事故隐患场所辨识标准、职业危害事故防范措施评估程序与规范,在重大职业危害事故隐患场所设立监控装置。开展粉尘、高毒物质危害严重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尘毒危害防治示范工程。淘汰粉尘危害严重的小矿山、小水泥、小冶金等企业;开展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氨气、苯、重金属等主要急性职业性中毒隐患防治;对产生职业危害的设施、设备及作业场所进行治理。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协调和重大事项通报机制,理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体制。落实职业健康安全许可,引导企业优先采用职业危害防治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特殊工种准入制度。到2015年,新(扩、改)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职业健康设施“三同时”审查率达到65%以上,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率达到80%以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以上,粉尘、高毒物品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达到90%以上,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率达到60%以上,控制效果评价率达到65%以上,存在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负责人、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90%以上,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持证率达到85%以上,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健康体检率达到60%以上,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件得到基本控制。
(五)推进安全科技进步,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完善市级技术支撑机构,搭建安全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应急救援指挥、危化品登记、职业危害监测、执法检测监控、安全评价、咨询评估、宣传教育、安全培训、考试考核等技术支撑平台,建设信息指挥监控中心。加强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推广。鼓励支持先进适用安全技术推广,对推广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扶持。严格执行先进适用安全技术装备的强制推进规定。加强对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加强对推广的新技术装备的生产监测和市场监测,保障其安全防范性能。拓展安全装备融资租赁渠道,促进高危企业安全装备的升级换代。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我市安全生产视频指挥调度和信息系统;优化整合现有资源,建立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形成以市、县安监局和重点企业为纵向的,以相关部门为横向的,标准统一、分级管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建立实际操作模拟仿真培训考核系统和覆盖全市的安全培训网络、远程安全教育平台,实现安全培训、考核及培训机构监管的网络化;建立安全监管执法和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现场移动执法信息查询、采集和执法文书生成,同时为安监系统和社会公众提供各类安全生产信息服务;加大物联网技术在安全监管领域的应用研究,推进现场检查与网络监控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实现从传统的粗放型、经验型监管方式向主要依靠先进技术装备的科学监管方式转变。通过五年努力,使我市成为安全生产信息化示范城市。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市、县两级安全生产专家队伍,特别是加强高水平、高素质安全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对安全生产的智力支持。加大安全管理和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安全生产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危行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