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信息化管理不断实现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长效化。“十五”期间共制定了各类信息化制度、规范性文件和管理办法50余项,确立了4大类29项信息化统计指标,信息化项目管理逐步推进,信息安全工作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服务、信息咨询、课题研究、网络安全及知识培训逐年增加,信息化培训和宣传工作初见成效,开展了多层面、多领域的信息化培训,共计10000人次参加了各类培训,初步形成了全区信息化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静安的情况看,区域电子政务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信息化工作呈现良好态势。但静安信息化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除了技术层面以外,大量的是技术背后的体制、机制问题。
1.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整合共享机制缺失
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于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建设,各部门、各领域信息资源开发不够、利用不足、效益还不明显。全区很多部门都拥有自己的业务系统,但是这些系统之间是孤立的,各部门基本上以自采自用为主,不能实现信息的共享,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被闲置。同时,资源整合共享机制缺失,全区四大基础数据库、行政审批事项的内部协同等系统的建设和推进都存在着明显的阻碍,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已经成为当前信息化推进中最为紧迫的“瓶颈”。
2.应用的需求不足,应用的深度不够
我区各部门对信息化的认识和信息化建设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十五”期间全区建设的各类应用系统约100余个,但部门应用的需求不足,有些部门还停留在建设局域网、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水平,仍然处于基础要素建设的初级阶段,结合业务工作主动提出的需求还远远不足。同时,在纵向上缺乏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深层次业务分析,在横向上缺乏运用信息化突破传统业务协同模式的应用。
3.信息化组织推进机制尚需完善,信息化人才严重不足
信息化工作涉及面越来越广,从某一部门的信息化项目、跨部门的信息化项目到全区性应用系统,客观上要求完善和深化全区信息化的组织推进机制。但很多部门只选派了一些技术人员,弱化了其信息化组织推进和管理的职责,未能建立一套稳定、完善的工作推进体系。此外,同时具备行政管理和信息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