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10%。2007年全区没有大体量的新增商业载体,高速增长以后基数较大,区域零售对四大商厦的依存度高。2007年的增长主要来自以下方面:一是“梅、泰、恒、久”四大商厦,2007年预计可以上升13%左右,增量大约在5亿元左右;二是商品、专业街等调整带来的效应;三是物价指数的上升;四是加强节日市场营销,促进区域市场繁荣;五是企业发展,扩大市场份额。这些增长合计估算大约能给全区带来10%左右的增长。“十一五”规划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为8-10%,年度目标与“十一五”规划水平基本一致。
4.海关出口额预计增长5%。2007年外贸出口面对着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降低、出口商业成本上升、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诸多压力,出口政策也对区级财政带来一些压力。因此,外贸出口将继续向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拓展出口市场等方向发展,增幅大约在5%左右,与“十一五”规划年均增长5%的目标一致。
5.外商直接投资资金到位额预计完成2亿美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以南京路地区项目为主的外资逐步到位,如嘉里二期、大中里等;二是商贸、专业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新增项目;三是地区总部的新增项目。这些项目合计实到外资将不低于2亿美元,各类项目资金大约各占三分之一。从外资结构来看,将更符合静安长远的发展利益。
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预计完成58亿元。这些投资主要分布情况如下:动迁项目,包括大中里、嘉里三期、梅村等大约28亿元左右;南京路地区的续建项目,包括越洋、会德丰等约9亿;其它地区的续建项目,如108地块、豪景苑、信业广场等9亿;新开工项目,主要是54号地块、114号地块和嘉里二期共5亿;基建技改、市政建设和公益性项目大约有7亿元投资。
7.万元GDP能耗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能耗的具体指标值和下降幅度目前暂时不能确定。主要原因有:(1)能源专项调查后,市统计局对各个区2005年能耗基数反复多次综合平衡,仍未正式确认。(2)市里对能耗的考核办法还没有制定下达,对中心区如何考核,全市各区县如何区别对待,目前市里的精神还不明确。(3)从各中心区的情况看,对2007年完成指标有把握的部分区将该项指标列入年度计划,如卢湾2007年能耗降低4.4%。对完成指标没有把握的区能耗指标则未列入年度计划,等市里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后再作决定,如黄浦等。
8.科技投入占区级财政支出比重达到3%。该指标主要反映区域创新能力,与静安的产业特征相符,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根据静安区科技创新行动纲要,2007年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要达到3%,财政局也已经将该项投入纳入预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