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寺地区:越洋国际广场、航站楼宏安瑞士酒店、东海广场、明圆大厦等建成并投入使用。嘉里中心二期、4507基地工程开工。会德丰广场进入设备安装阶段。结合地铁M7号线建设和全市推进公交换乘枢纽布局建设的有利时机,尽早启动静安寺地区交通枢纽和地下空间开发规划。静安寺地区建成以久百城市广场、越洋国际广场、嘉里中心广场领衔的新“金三角”地区(区建交委、区规划局、静开办、区房地局)。
曹家渡地区:抓紧论证、落实曹家渡地区整体功能的规划和布局。加快梅村地块的动迁和悦达信一广场的建设。对开开广场等商业商务楼宇重新进行立面设计。推进、开发沿线商厦、商铺功能,引进主题商厦、美食娱乐、购物中心等业态,提升区域形象和集聚功能。建设辐射上海西北三区的区域商业中心(区规划局、区建交委、区经委)。
石门路地区:加快研究和论证凤阳路信息传媒业发展的可行性,争取威海路东段传媒专业街规划付诸实施。结合大中里街区的动迁改造,在地铁车站和吴江路步行街地区发展餐饮、休闲服务区。以广电大厦为标志,以文新报业、文广传媒为主体的传媒、影视、广告产业中心形成雏型(区建交委、区规划局、区经委)。
2、加快南京路功能提升和商业品牌调整。围绕“一街五区”的启动开发,坚持“规模、档次、形象、效益”标准,重点提升“梅、泰、恒”商圈的功能辐射,着力打造王家沙商圈。长春藤商厦全面建成,确定功能,完成招商。配合通利商厦实施改造,调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范围内的支马路和专业街的功能定位。推进威海路专业街的实质性调整。推进巨鹿路欧洲风情街的招商。完成陕西北路专业街30%的门店功能调整。探索商旅文三结合运作模式,在商业街和广场绿地,运用各种形式为商业活动营造文化氛围,走出一条符合“双高”特点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新路(区经委、区文化局)。
3、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创新为动力,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促进特色产业的集聚,推动高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2007年科技投入资金力争达到当年区级财政支出的3%。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编制2007年工作计划,落实各项任务,建立有效的管理考核机制(区发改委、区科委、区各有关单位)。
4、打造特色鲜明的创意产业园区。加快对同乐坊的深度开发和配套服务,尽快形成以同乐坊为核心,昌平路为轴线的融文化、创意、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带(江宁路街道)。完成“3乐空间”、“98创意产业园”招商入驻工作,力争再建海防产业园区。对已建成的都市产业园区,进一步抓功能提升,引导各产业园区围绕创意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布局导向,逐步形成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区经委)。协同上海戏剧学院举办“国际创意论坛”,带动静安区域内创意产业的发展(区文化局)。加快对空置商务楼宇、闲置老厂房的个案协调,加大整合力度,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区建交委)。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