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建多功能精品健身示范社区1个。
10.全市新建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小区都要建1个至少15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
11.要实施城市中小学操场改造工程,使城区中小学塑胶跑道操场达到全覆盖;要进一步加大校园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力度。
12.加快体育公园化进程,建设总计12000多米的“健康步道”,使公共体育设施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
(五)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迎全运为契机,大力开展主题性全民健身活动。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共享全运的社会氛围。以群体综合性运动会、大型群体活动为引导,打造县区精品活动品牌(每1个县区打造1个品牌活动项目),以群众身边的活动为主体,借助筹备、举办“十二运”的影响力,举办有规模、有影响、有示范性的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形成人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良好氛围。
1.每年组织举办市级有规模、有影响力的健身活动不少于6项。
2.每年组织举办县区级有规模、有影响力的健身活动不少于4项。
3.积极推进职工、农民、伤残人、少数民族、老年人和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定期举办市运会、中学生运动会、老年人健身展示大会、残疾人运动会、少数民族运动会、市直机关运动会、社区趣味运动会等健身活动。
4.推广普及第九套广播体操的广泛开展。
5.每年机关、群团、行业、学校、企业、事业单位、体育社团等举办的各级、各类人群参与的体育竞赛、健身表演、展示活动累计总数不少于200次。
(六)加强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建设。到“十二五”期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体育机构为骨干,以政府相关部门和体育社团组织为助手,以群众性体育健身组织为基础,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抓手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逐步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组织建设。
1.市级单项体育协会发展到25个,力争达到30个,并在县区成立体育总会和单项体育协会,争取达到50个。
2.建立市、县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
3.建立健全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组织,充分调动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各行业和社会各界办体育的积极性。行业要成立行业体育协会。
4.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的体育工作机构和组织,配备专兼职体育干部,推进基层体育健身组织规范化建设。
5.建立覆盖农村、社区体育站点和遍布城乡的全民健身指导站、文体活动站、晨晚练点,以及服务基层体育工作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四、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