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确四线总体定位
武康路一线凸显“经典”定位,充分展示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丰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人文资源、多样的建筑艺术、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以及历来作为高档住宅区的优雅环境和风情。衡山路一线凸显“休闲”定位,整合、延伸现有历史建筑休闲娱乐资源,加大历史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保护力度,形成独特的历史建筑休闲娱乐线。徐家汇一线凸显“历史”定位,充分展示徐家汇地区作为中国中西方文化融合最早地区的早期历史文化。龙华一线凸显“传统”定位,以中国传统古建筑为载体,展现传统文化特色。
深入阐述各线定位,组织历史、文化、建筑等多方面专家对各线总体定位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具体项目的改造目标,并以此确定具体的实施原则和思路。
(徐汇区历保办牵头)
2.编制规划,落实目标
在《上海市中心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本《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开展“四线”风貌保护综合整治规划(城市设计),重点内容包括:道路沿线优秀历史建筑和保留历史建筑、庭院、绿化、围墙以及建筑组合形成的天际线等;行道树、路面铺砌、街道家具等;道路宽度和尺度、街道的界面形式、道路线形变化等内容。根据“四线”的功能定位,梳理空间结构,优化内部形态格局。
在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相关单位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的指导和协调下,强化徐汇区各相关单位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各项整治、梳理的内容在规划中达成一致并得到落实,为下一步工作夯实基础。在规划的实施、推进工作中,各相关实施部门按照规划所确立的内容要求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
(徐汇区规划局牵头)
(二)形成四条风貌线路
1.促进开放,整合资源
以整合现有资源为主,以不过多影响、干扰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为前提,推动重点优秀历史建筑和保留历史建筑的对外开放。对于现有已经开放利用的历史建筑,要通过多种途径协商,明确在一定的时间对公众有条件开放,供公众参观。对于未作为开放方式利用,但具备条件可能开放的历史建筑,要通过历史建筑公益性保护修缮的方式,由政府对历史建筑修缮进行补贴,促使产权人或使用人承诺定期对外开放。对于作为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代表的居住型历史建筑,由所在街道办事处做好居民工作,实现对外开放。完善资源整合工作体制和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三年内新增开放历史建筑点40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