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药品行业,开展涉药单位信用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建立健全药品安全信用信息档案,建立联网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实行药品安全信用等级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监督实施《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加强监督检查,规范药品经营企业经营行为,对药品购销行为实施电子监管。
3、充分发挥食品药品行业协会作用,借助社会管理力量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提高企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水平。
(五)推进健康领域科学研究、教育事业发展。加大对食品药品专业技术人才和食品药品安全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培养一大批食品药品尤其是医药生物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强化依托行业、开放办学特色,大力发展食品药品职业教育,培养药品、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人类健康产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是关系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全局的大事。要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部门要按照本规划提出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认真抓好落实,切实做到日常工作与重点工作相结合,既保证日常工作的及时完成,又保证规划确定内容的有效实施。要按照规划时序要求,抓好各个节点的工作,按时按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适时开展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必要时对规划进行调整和修订。
(二)创新体制机制。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深化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不断创新监管理念、监管模式、监管机制和监管手段。学习借鉴其他省市的先进经验,探索对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进行综合监督的途径和方法。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新经验、新做法。鼓励和支持各地积极探索、实践,创新思路和方法,推动“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的落实。
(三)落实责任体系。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建立健全餐饮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地方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定期分析评估本地食品药品安全状况,制订措施,加强监督检查,有效处置餐饮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监管链。生产经营企业要强化自律意识、诚信意识和守法意识,健全企业责任制度和自律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诚信度,积极履行和承担餐饮食品药品安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