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本原则
--坚持抢抓机遇,加快苏北发展。紧紧把握“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沿海开发和长三角发展一体化的重大机遇,按照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推动苏北融入苏南等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加快苏北地区发展步伐。
--坚持分类指导,强化特色优势。深入实施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加快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和盐城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步伐。继续支持徐州老工业基地加快振兴、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
--坚持突出重点,壮大县域经济。把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作为加快苏北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提升城镇工业发展水平,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建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科技、人才向苏北的转移力度,不断提升合作共建园区发展水平,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内生动力。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快苏北发展的根本举措,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通过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增强发展的活力动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本参与苏北加快振兴和全面小康建设。
--坚持振奋精神,营造赶超氛围。大力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创造奋发有为、比学赶超的良好发展环境。广泛宣传苏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先进典型,充分激发各方面的建设热情,提升精气神,增强向上力,凝心聚力奔小康。
三、认真落实加快苏北全面小康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加快突破二三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作为第一方略,改造提升纺织、冶金、轻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一批千亿级产业、百亿级企业和十亿级产品。加快发展徐州先进装备制造、连云港新医药新材料、盐城汽车、淮安电子信息、宿迁轻纺食品等特色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物联网和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依托国家、省级开发区和合作共建园区,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实施品牌战略,提升自主品牌国际影响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形成一批龙头型、旗舰型集团。优化发展空间布局,加快沿海新型产业基地和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加快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互动并进、融合发展。
(二)着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做大做优稻米、蔬菜、生猪、家禽、水产等主导产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组织,进一步提升农业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水平。完善农民专业科技创新机制,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滩涂资源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高效设施农业、优质粮油基地、海洋渔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发展现代流通业态,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市场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