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十一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3、大力发展移动电子政务

  移动电子政务作为现有电子政务的提升,将引领电子政务未来的发展方向。要依托移动政务管理平台,开发区政府“无址化”OA业务系统,建设“数字市民”与“数字企业”无线服务系统,延伸城市管理及其他各类电子政务业务的无线应用,缩小政府与企业和公众的距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4、建立“多维社管网”

  应用视讯、GIS、MIS和数据交换等多项信息化手段,采用可视单元三级管理法和管理目标GIS动态定位法相结合的方式,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多项专业管理目标数据库及其业务规范标准,形成“多维社管网”,实现社会管理可视化、精细化、智能化。

  加快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城市管理领域(如井盖标识系统)中的应用。

  5、健全社会保障综合管理应用体系

  基于海淀区社保信息平台和移动政务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网式”医疗保险、社会就业、创业、养老等社会保障业务的受理、查询和管理服务,通过社会保障管理及服务信息系统,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监管,提供便捷服务。区内企事业单位可以随时了解各种社会保障业务,并可通过网络为员工办理各类事项。

  6、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

  依托移动政务平台、GIS信息管理平台及“多维社管网”工程及其他基础数据库,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处理系统,提高处置公共危机的反应速度,为各类突发事件的指挥决策提供全过程、可视化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包括实时信息接收和监视机制、预警机制、信息服务、灾情评估、决策分析、模拟仿真演算等,提高抵御各方面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实现应急管理前移。

  (三)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充分发挥区内教育资源、文化资源和高科技人力资源优势,保障区内创新资源和科研成果产业化,激励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完善创新资源与知识产权平台

  海淀区拥有全国最强大的科研力量和最丰富的创新成果。发挥区内科研优势,集中区内科研力量和优秀的科研成果,加强和规范区内知识产权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海淀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

  创新资源与知识产权平台是为知识产权管理和创新资源产业化服务的一个综合服务平台,其目的是为区内广大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包括科研成果展示、科研人才信息、专利检索、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宣传、专利技术推广、企业维权等一系列服务。通过建立创新资源与知识产权平台,规范区内创新资源和知识产权管理,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发展,拓宽科研成果的应用渠道。

  2、营造企业信息化应用环境

  区内企业信息化是区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区域的网络与通讯环境建设,实现区内网络和通讯覆盖率达到100%,为营造区内企业信息化应用环境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设施。引导大中型企业建立企业网络平台,建立以生产过程控制为核心的生产自动化系统、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核心的管理系统、以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为核心的电子商务系统。引导中小企业,采用合作建设或利用公共信息化服务平台等方式,推进信息化建设。

  3、促进海淀区成为全国网上电子产品交易中心(E-MALL),推进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整合区内已建的网上电子商城,引入企业身份信息、提示信息、警示信息和良好信息,共享有关经济和人口管理部门的信息,促进形成电子物流信息港,推动海淀区成为全国网上电子产品交易中心(E-MALL)。

  4、构建“虚拟企业”,促进技术创新

  在各专业园之间建立“虚拟企业”平台,共享区内创新资源,搭建国内外企业互联互通的桥梁,为技术与业务协作提供专用的、安全可靠的网络平台,实现高新技术研发企业在海淀区的进一步积聚与发展。

  5、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建设

  积极探索和研究制定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网络信息安全和信用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法规制度。鼓励区内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技术、设备和产品,跟踪、引进国外先进信息安全技术,为区内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