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在学校校园文化和环境布置中,具有科普宣传教育的氛围,并能体现学校科技特色。学校重视科技教育工作的社会宣传,每年在市级的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媒体上,报道学校有关科技教育的内容。
22、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实践和双休日,寒暑假,成立较固定的学生科普传播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社区科普宣传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搞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青少年科普教育社会环境和氛围。
附件4:
上海市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服务社标准
上海市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服务社(以下简称服务社)是大学生组织的以创新与科普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在校高校学生科技(科普)服务机构。服务社旨在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在课余时间开展学术科技及科学普及服务,以大学生为主体,以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服务及科普活动等科技创新实践为载体,以社区、园区、校区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科学普及、推广成果和服务社会为目标。
一、组织结构
1、服务社在校党政组织的领导下,在校有关行政职能部门和团委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服务社在校相关部门注册备案,有明确的名称,具体的服务内容,有固定的社团成员不少于30人,有1名以上指导教师,有2名以上专家顾问。
2、建立健全服务社的组织结构,根据服务社实际,设立秘书处、项目活动部、推广联络部等相关部门。
二、日常管理
3、服务社建立规范的日常管理制度,制定完备的服务社章程;建立定期的工作例会制度、部门值班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档案制度和向校有关领导和管理部门汇报制度并严格执行。
4、服务社每年有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定期编撰活动简报。
5、建立完善的服务社成员更新、换届制度,保证服务社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服务成效
6、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并努力形成品牌和特色;引导学生开展大、中型科技创新服务类社会实践,面向社区、园区提供创新与普及服务,每年不少于4次。
7、服务社成员及服务对象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有明显的提高,服务社成员或服务对象参加市级以上活动获得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