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不断优化外贸结构。深度开发传统市场,积极拓展新兴市场。筹办1场惠州电子产品国外展销会。提高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扩大一般贸易出口和进口规模,积极推进服务贸易,着力发展软件、技术和外包服务。完成100家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市外经贸局、经信局、科技局、惠州海关等负责)
三、突出抓好《珠三角规划纲要》实施,深化一体化合作
(一)加快交通设施无缝连接。编制实施《深莞惠交通运输一体化规划》。积极推进莞惠城际轨道、厦深铁路等跨境交通设施建设。确保仁深高速博深段建成通车,加快广惠高速东延线、惠大高速、从莞高速惠州段和惠深高速惠州段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推进潮莞高速惠东段、汕湛高速石坝段、大广高速龙门段、河惠莞高速、沙清高速、惠城至龙门高速和仁深高速龙门至博罗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跨市普通干线公路网建设,完善跨市公交化客运班线,加速融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生活圈”,主动承接穗深莞辐射带动。(市交通运输局、发展改革局、公路局、公用事业局等负责)
(二)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龙门、惠东省级产业转移园建设,加快启动“坪清新”片区建设,全面承接产业转移。加强惠州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完善供港农产品“绿色通道”。大力引进香港金融服务、港口物流、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市经信局、发展改革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口岸局、金融工作局、港务局,惠州检验检疫局,惠阳区、惠东县、龙门县政府和大亚湾开发区管委会等负责)
(三)加快提升一体化水平。编制实施《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统筹治理龙岗河-淡水河、石马河潼湖流域跨界污染,关闭流域内20%重污染企业,淡水河、潼湖流域各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并投入运营。积极推进与深莞在水利、金融、旅游、科技、公共服务等领域合作。(市发展改革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公用事业局、交通运输局、环保局、水务局、科技局、旅游局、金融工作局、财政局,惠阳区政府和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管委会等负责)
四、突出抓好科技创新,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一)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抓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在惠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组建电子信息研究院,推动石油化工研究院建设,新组建省级以上工程中心2家。加快完善仲恺高新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孵化器功能,加快形成孵化集群。(市科技局、经信局和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管委会等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