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区县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建设,规范法律援助接待窗口服务功能,推行窗口咨询接待后调解、法律援助“一门式服务”;逐步延伸街道、社区、工业园区法律援助服务体系,以“有场所、有人员、有经费、有制度、有档案”为标准,推进街镇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实体化、规范化。
──切实加强工会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和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建设,健全重要信息即时报告和每周综合报告、职工队伍稳定情况定期研判、重大事件跟踪调处三项维稳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工会调处化解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引导职工通过正常渠道、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
6、加大工会援助帮扶工作力度
──推动落实本市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保险法》的有效衔接,督促企业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做到应保尽保。
──推动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物价指数水平,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建立行业最低工资标准,促进公共服务等行业一线职工的收入增长;扩大互助保障计划覆盖面,力争参保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健全完善四级工会职工援助服务体系;加强工会扶持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深化“百企千岗进社区”、“技能培训促就业”、“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等活动;继续开展“三定三助”、“元旦春节送温暖”、“金秋助学”、“女职工关爱行动”等帮扶服务品牌项目;提高职工疗休养覆盖面,督促用人单位落实劳模先进和有毒有害、特殊工种岗位等职工群体的疗休养待遇。
7、有效促进职工全面发展
──深入推进“当好科学发展主力军、打好创新转型攻坚战”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全面开展岗位建功、职工创新、技能登高、节能减排、劳动保护和团队创先等“六大行动”;广泛开展“携手保增长、和谐促发展”非公企业劳动竞赛,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共建共享、和谐发展;开展班组创先争优劳动竞赛,加强班组文化建设和民主管理,打造高效、创新、和谐班组,不断提高班组的执行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深化职工素质工程,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先进操作法、“五小”创新、技术培训、技能竞赛等活动,大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督促企业用足用好职工教育专项经费和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引导职工参与初级工商管理(EBA)等学历型、提高型、拓展型教育培训;广泛开展职工读书活动,推进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创建。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