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加快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市江北城区水系综合整治,全面完成马家吉隔堤综合整治工程,市江北防洪圈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市江南武陵防洪圈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加快德山防洪圈建设速度,完成石门县、临澧县、汉寿县的县城防洪圈建设,加快完善其他县(市)城市防洪圈配套工程建设。区县(市)城市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以上,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
7.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设。加快列入国家规划的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加快山洪地质灾害避让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形成覆盖全市35个重点乡镇195个行政村的山洪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系。
8.加强农田水利建设。2020年前,通过整合新增1000亿斤粮食产能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土整治、国家小型农田水利专项投入等资金,基本完成澧阳平原、青山、黄石、枉水、洈水等5处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新建一批灌区,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加快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启动高效农业节水灌溉、低产田改造及小型灌区建设,基本完成15万口山平塘清淤任务。加快排灌设施建设,全面完成5处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适时启动重点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新建一批灌排泵站,完善灌排系统,提高排洪、排涝及抗旱能力,促进区域排灌能力的平衡发展。支持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小水窖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通过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基本消除现有小型水利设施病险隐患,全面提高水利设施效益。
9.全面提高城乡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常德城市应急水源建设,启动“引黄入常”重点水源和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前期工作,为常德城市发展提供第二水源。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十二五”期间,解决全市21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因地制宜,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建设。2015年前,基本建成规模水厂县级水质自检平台,力争80%的行政村通自来水。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及运行管理按照分级和属地管理的原则以县管为主,明确管护主体。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机制,继续推行两部制水价,农村供水用电执行农业排灌用电价格,对五保户、特困户等用水户实行用水补贴;划定水源地保护范围,加强对水源和出厂水水质保护和监测。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用地实行优惠政策,需占用国有土地的,经依法批准采取划拨提供;需占用集体经济土地的,采取调整、互换等方式解决。从事农村饮水工程中取水、输水、净化水、配水工程,从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