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健康档案管理
(一)学校要为每位学生建立健康档案,档案分电子和纸质两种。建档率应达100%。
(二)学校应妥善保管体检表,并将此作为学生档案的一部分,在学生转学及升学时,将体检表(纸质)转入新校。原学校需保留电子档案。
(三)学校负责录入、统计全校学生健康体检数据。
六、体检数据统计分析
(一)体检结束后,学生体检数据由校医或学校安排人员录入并认真填报《青岛市中小学生视力统计表》(附件5)、《青岛市中小学生疾病统计表》(附件6)、《青岛市学生身体发育(形态、机能)统计表》(附件7),同时将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制成图表在指定位置悬挂。
各区市教育(体)局也要根据各学校的学生健康体检统计报表,进行全区(市)的学生健康体检统计汇总,同时填报《青岛市中小学生视力统计表》(附件5)、《青岛市中小学生疾病统计表》(附件6)、《青岛市学生身体发育(形态、机能)统计表》(附件7)。
(二)学校要根据统计情况,及时熟悉、了解每一位新生,特别是有残疾学生的健康状况,并根据不同年级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和体检机构提出的健康指导意见,作出总体健康状况分析,研究制定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
七、开展创新活动,将体检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中
各学校要将学生体检工作与健康教育课、卫生宣传活动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卫生知识及技能,形成良好的自我保健习惯。教导处、学生处等学生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应计划,组织实施好学生参与的体检工作,特别是自行体检项目。
(一)利用生理、体育、健康教育等课、各种节日和宣传阵地,有针对性的开展系列活动。
(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检的主动性及兴趣,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
(三)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创新活动。探索学生健康体检模式和经验。小学低年级可通过举办“量量我有多高”主题活动、“爱眼日”等吸引同学参与自我体检活动,同时开展相应知识宣传教育。中学可组织“爱眼日”、“体检日”等活动,结合研究性学习,普及健康知识。
八、有关要求
1.实施分工体检的重点,是学校与医疗机构建立长期的(共建)合作关系,并明确分工。各区、市教育部门要抓紧提出初步联系方案,各学校要主动与医院联系,主动做好学校应承担的基础工作,为学生体检的顺利完成建立良性循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