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按照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完善职能,助力推动青岛市对外贸易和走出去战略实施,在国际交流中的纽带作用充分发挥,有5家以上的行业协会与青岛市国际友好城市的同类组织建立合作关系。青岛市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与相关国际组织建立经常性的互访交流机制。
5、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基本实现会长自选、经费自筹、人员自聘、会务自主,会长(理事长)由企业家担任,会长(理事长)实行差额选举的协会达到90%,全面推行面向社会招聘专职秘书长。建立健全党组织,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基本实现各项制度健全、民主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合理、运作管理规范的目标。
6、管理制度逐步科学规范。登记管理机关改进管理监督方式,提高指导行业协会科学发展的水平。坚持政会分开,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人财物分离,由离退休公职人员兼任负责人的行业协会数量逐步降至总数的10%以内。完善行业协会评估效能,到2015年,全面推行以评估体系为标准的行业协会建设规范化。
7、法律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趋于完善。出台关于促进行业协会健康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完善政府购买行业协会服务和财政扶持发展的具体政策并纳入财政预算。争取到“十二五”末,行业协会获得政府财政支持和购买服务的费用占行业协会总收入的20-30%。建立财政资金资助主导产业、新兴战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行业协会的机制,年资金投入量在2015年达到500万。 “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行业协会的社会保障、税收优惠、人事管理等政策支持体系。
第三章 行业协会发展战略和布局
一、发展战略
把握青岛市行业协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以及中长期发展目标,实施新的发展战略。
1、加快成长战略。通过建立行业协会的政策引导、财力支持、教育培训、信息交流、公共技术、对外合作平台等,形成成长型行业协会培育机制。
2、结构调整优化战略。在协会布局上,结合青岛的地域特征、区位优势,紧密依托全市产业布局发展,积极鼓励行业协会以国际视野,瞄准全国一流目标,推动行业协会做专做优,增强话语权和影响力。
3、体制创新战略。各级政府部门对行业协会的管理指导上,从行政管理为主转向政策导向为主,从管理角色转向服务角色,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指导行业协会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不断创新行业协会发展模式。
4、外向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行业协会的外向程度,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在推行外向型经济的进程中,特别注重面对东亚地区,积极开展对日、韩的交流活动,在对外贸易中努力提升行业协会的作用。
5、人才兴会战略。根据青岛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行业协会人才培训制度,逐步实现专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吸引优秀人才参与行业协会管理运作,形成人才投入、评价、激励机制。
二、行业协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