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敷贴疗法:①选白芥子细辛膏(白芥子6克、玄胡索6克、细辛5克、制甘遂3克,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成药饼备用),每次取5克,贴于百劳、肺俞、膏肓、心俞、肾俞等穴,夏令初伏始贴,隔7-10日贴1次,1年连续3次, 3年为一疗程。②取皂荚白芥方(皂荚3克、白芥子6克、玄胡索6克、细辛3克,加工方法同上),贴于定喘、肺俞、脾俞等穴上。(以上均适于寒哮者)③麻夏吴萸膏(生麻黄3克、生半夏10克、吴茱萸2克、白芥子6克、明矶6克,加工方法同上),每次取5克,贴于涌泉穴上。初伏日始贴,隔日换药1次, 7日为1疗程,直至末伏结束,连用3年。适于寒哮兼有湿痰者)④百杏栀芥膏(百部10克、杏仁10克、栀子10克、白芥子6克,共研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每次取6克,贴于涌泉穴上。每年初伏始贴,7日为一疗程,末伏结束。连用3年。(适于热哮者)⑤桂辛姜附膏(制附片、川乌、天南星、桂枝各10克、肉桂、细辛、吴茱萸各5克;干姜、蜀椒各6克,上药洗净,用麻油100毫升浸液,煎熬去渣,人乳香、没药各10克,调成膏药备用),每次取5克,于夏日伏天始贴肺俞、脾俞、肾俞等穴位上,适于阳虚寒饮者。⑥吴萸附片粉(吴茱萸2克、制附片 5克、肉桂3克、补骨脂10克,共研细末,用温开水调成糊状。睡前温水洗脚,擦干后,用调好的药粉,每次5克,贴于涌泉穴上,次日取下。隔日贴1次,连贴3次。(适于寒哮者)⑦白芥子沉香粉(白芥子、自芷、玄胡索各6克,细辛5克、沉香4克、甘遂3克,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和备用)每次取6克,贴于百劳、肺俞、膏肓、心俞、肾俞等穴。每年夏日初伏始贴,7-10日1次,直至末伏结束,连贴3年。⑧皂荚仙灵脾粉(皂荚3克、仙灵脾、巴载天各10克、白芥子、川芎各6克,细辛3克,其如细未,姜汁调成糊状备用)每次取6克,贴于定喘、肺俞、脾俞等穴上。夏令初伏始贴,隔7-10日1次,直至末伏结束,连贴3年。(以上两方均适于寒哮、虚哮者)
6、中药疗法:肺虚哮喘者选玉屏风散或生脉散加减;偏脾虚者用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偏肾虚者选肾气丸加减;偏肺肾两虚者用补肺汤加减;偏肾阳不足之虚哮者选参蛤散加减。
7、按摩疗法:可选阑门、建里、气海、章门、梁门、大椎、脾俞等穴依次按摩。发作期做30-40分钟,缓解期则做20-30分钟。
8、耐寒锻炼(疗法) :锻炼应在哮喘缓解期进行,患者可从温暖季节开始逐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接触冷空气或冷水锻炼。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冷水洗浴:从夏季开始,根据自己 的身体状况选用冷水洗脸、擦身或冲浴等不同方法进行耐寒锻炼,要有坚强的意志并持之以恒。注意根据不同的季节,合理调节好水温。②科学地进行“秋冻”往往天气一冷,哮喘患者就会迅速增加衣服御寒,这是一种被动的预防方法。理想的方法是:患者从夏秋交替之季始就坚持适当少穿衣服,增加机体对寒冷的耐受能力。但当遇寒潮来袭,气温骤降时,还需及时增添衣服。③游泳:这是一项集耐寒、耐力锻炼于一体的运动项目,既可增强机体的耐寒能力,又能增强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好的患者可从夏季的室外游泳开始,过渡到秋冬季的室内游泳。
㈣过敏性鼻炎的冬病夏治
过敏性鼻炎是秋冬季易复发的疾病之一。中医认为它系肺、脾、肾脏虚寒所致。
治疗措施:
1、防寒保暖:应注意头面部保暖。
2、病因治疗:发作时,除局部喷药(长效类固醇激素)或口服H1受体拮抗剂外。还可口服鼻炎片等通窍药。尤其要应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丸、金匮肾气丸等具有“补气”作用的中(成)药。
3、调整饮食:可适当进食一些富含维生素A及维生素B的食物,如柑楠、杏、菠萝、柿子、 红柿、瘦肉、动物肝脏、小米、玉米面、糙米、养麦面等。
4、按摩疗法:可按摩迎香穴(位于鼻翼旁开0.5寸处的鼻唇沟中) 0每次5-10分钟,每日2次。
5、艾灸疗法:选大椎、肺俞、足三里、印堂、列缺等穴,每穴悬灸8-15分钟,灸至皮肤潮 红,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6、穴位贴敷法:可选附桂或白芥细辛粉,加适量蜂蜜或生姜汁调制成糊,每次取药糊约6克,在肺腧、大椎等穴贴敷,每次贴6-10小时,隔10天贴1次,从初伏起贴,到末伏止。
7、理疗法:选超短波、直流电药物(钙离子、鹅不食草通鼻液)鼻腔粘膜导人,低功率He-Na 腔粘膜等。(有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
㈤阻塞性肺气肿的冬病夏治
阻塞性肺气肿大多由老慢支发展而来,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包括呼吸细支气管、肺 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永久性扩大并伴有肺泡壁的破坏。患者常有反复咳嗽、咯痰、或喘息的病史。早期肺气肿可无明显不适,随病情发展可出现气短、气促、胸闷、疲乏无力、饮食不香等症。反复迁延可出现紫钳及肺动脉高压症,最后可致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该病容易在冬季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