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接种服务,强化疫苗流通和冷链运转管理,确保疫苗安全有效;加强脊灰监测,做好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严防新疆脊灰野毒株病例输入北京,并开展输入病例的应急处置工作准备,继续维持我市无脊灰状态;落实消除麻疹行动方案,强化麻疹各项防控措施,完善麻疹监测网络,加强对重点地区的消除麻疹工作督导,做好重点人群麻疹查漏补种工作,实现消除麻疹工作目标,确保目标人群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95%,力争全市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出台《北京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试行)》,及时妥善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开展水痘疫苗免疫程序调整的调查及准备工作;开展人群脊灰、麻疹、流感抗体水平调查;继续开展入学、入托查验儿童预防接种和查漏补种月活动,保证学校及幼托机构查验率达到100%,儿童补种率均达到95%以上。
五、继续加强碘缺乏病的监测与防治,做好盐碘含量调整后的监测与健康教育工作
继续开展碘盐监测。卫生部修订后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GB 26878-2011)于2012年3月15日起执行,我市在多年碘缺乏病防控、监测及盐碘含量调整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全国调研的初步结果,对比全国及我市监测数据,专家建议采用25mg/Kg的均数标准。2012年重点做好盐碘含量下调后的监测与健康教育工作,特别要关注孕妇碘营养状况,通过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提高孕妇的碘营养水平。
六、建立慢病防治一体化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慢性病防治体系和能力建设
(一)加强我市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工作,建立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慢性病防治工作机制
加强对小儿成人慢病的防治工作,建立小儿慢病防治办公室。整合利用首都的医疗卫生优势资源,建立以市卫生局统一领导、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和各慢性病专病防治办公室为技术支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慢性病防治工作体系和网络,形成以政府为主导、部门协作为依托、专业机构为指导、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社会广泛参与的慢性病预防控制格局。
(二)全面开展“阳光长城计划2012”行动
针对首都市民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口腔疾病患病现状和严峻的形势,结合《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和《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2012年全面启动“阳光长城计划2012”行动,包括心血管病防治行动、脑血管病防治行动、肿瘤防治行动、口腔疾病防治行动这四大行动,通过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医疗救治、规范管理和科技攻关等一系列举措,建立覆盖全体居民的慢病综合防控服务体系,实现“健康饮食、远离烟草、主动筛查、自我管理”的健康行为方式。
(三)推进慢病医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