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般基地申报条件:依据《济南市现代农业特色品牌基地认定管理办法》。
三、工作重点
以核心区建设为重点,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在抓好土地流转基础上搞好规模提升。鼓励支持农民采取转包、转让、出租、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推进土地连片开发、规模经营,加快土地资源向有规模效应的基地集中,对带动土地流转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给予相应扶持。
二是在培育核心区科技支撑体系、打造科技制高点上搞好提升。大力推进农科教、产学研有机结合,紧紧跟踪国内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模式研发和推广方向,在新品种示范推广、农机农艺结合、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与质量控制、农业信息化等关键领域取得进展和突破,把品牌基地建设成为推广优良品种、应用高新技术、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进军高端市场的前沿,使之成为“一优三高”农业的“孵化器”;进一步创新指导服务理念,鼓励基地和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合作,引导基地和专家结好对子,突出重要农时、关键环节跟进指导服务,逐步建设“一个主导产业,一支科研队伍”技术推广体系,彰显科技支撑的魅力。
三是在培育安全农产品打造放心品牌上搞好提升。进一步优化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积极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产业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效益;进一步规范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完善投入品进货渠道,推行定点销售,建立可追溯的销售档案记录,有措施杜绝违禁药物及添加剂的使用;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检测力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生产档案、用药休药期(间隔期)和产地准出制度。
四是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地环境美化上搞好提升。进一步加大完善基地核心区办公、水、电、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鼓励支持具备配送条件或者开展配送业务的基地抓好包装、加工、仓储、运输设施建设;引导主体加大基地核心区及周边环境整治力度,打造整洁、美观、靓丽品牌基地。
五是在拓展基地服务功能、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上搞好提升。围绕农业的生产、生活和生态三大功能,紧密结合当地民俗民情,进一步深挖产品文化潜力,从产品历史、生产工艺等方面入手开展基地产品品牌文化建设,积极挖掘农业文化内涵,建设不同类型的休闲观光设施;以农交会、济南市现代农业成果展销会和国内主要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为平台,结合“农超对接”,开展产品推介、产销对接、品牌宣传等市场开拓活动,集中推介名特优新农产品,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不断提高我市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申报数量
2012年度拟扶持品牌基地50个左右,其中重点基地20个。
1、重点基地申报数量(30个):
槐荫区:1个;章丘市:6个;历城区:3个;
长清区:5个;平阴县:4个;济阳县:6个;
商河县:5个。
从以上30个基地中,经专家评审选出20个作为本年度重点扶持基地,其余基地纳入一般基地扶持范围。
2、一般基地申报数量(30个):各县(市)区根据当地情况并结合《济南市现代农业特色品牌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有关条款进行申报。
经评审从中评选出20个左右作为本年度一般扶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