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妇女发展规划和海南省儿童发展规划的通知(2012)

  8. 倡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大力支持和规范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救助活动,鼓励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多方动员社会资源,为困难妇女提供救助。

  9. 保障老年妇女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大老龄事业投入,大力推进高龄、失能病残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加强市县(区)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发展公益性社区养老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建设敬老院。加强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社区的养老照护能力和服务水平。

  10. 为残疾妇女提供社会保障。为重度和贫困残疾妇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按相关政策提供保费补贴。多渠道保障残疾贫困妇女的基本生活。加强残疾人福利机构和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市县(区)普遍建立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推进残疾妇女社区康复。

  (六)妇女与环境。

  主要目标:
  
  1.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一步落实,形成两性平等、和谐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2. 性别平等原则在环境与发展、文化与传媒、社会管理与家庭等相关政策中得到充分体现。

  3. 完善传媒领域的性别平等监管机制。

  4. 开展基于社区的婚姻家庭教育和咨询,建立平等、文明、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

  5. 鼓励和引导妇女做和谐家庭建设的推动者。

  6. 开展托幼、养老家庭服务,为妇女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创造条件。

  7. 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降低水污染对妇女健康的危害。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提高到85%左右。

  8.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85%。城镇公共厕所男女厕位比例与实际需求相适应。

  9. 倡导妇女参与节能减排,践行低碳生活。

  10. 提高妇女预防和应对灾害风险的能力,满足妇女在减灾中的特殊需求。

  策略措施:

  1. 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力度。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理论研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相结合,推动我省有关单位设立研究男女平等理论的相关课题,不断丰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理论基础。推动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培训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计划和各级干部培训规划。多渠道、多形式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使性别平等理念深入社区、家庭,提高基本国策的社会影响力。

  2. 制定和落实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文化和传媒政策。对文化和传媒政策进行社会性别分析、评估,反映对男女两性的不同影响和需求,制定促进两性和谐发展的文化和传媒政策,禁止性别歧视。

  3. 大力宣传妇女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以及文学艺术等领域,充分展示妇女参与和推动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成就、价值和贡献。大力宣传妇女中的先进模范人物,引导广大妇女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4. 加强对传媒的正面引导和管理。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传媒培训规划,提高媒体决策和管理者及从业人员的社会性别意识。完善传媒监管机制,增加性别监测内容,吸纳社会性别专家参与传媒监测活动。监督新闻媒体和广告经营者严格自律,禁止在媒体中出现贬抑、否定妇女独立人格等性别歧视现象。

  5. 提高妇女运用媒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为妇女接触、学习和运用大众媒体提供条件和机会。支持和促进贫困、流动、残疾等妇女使用媒体和通信传播技术。鼓励民间机构和企业等运用各类信息通信技术帮助贫困地区妇女获得信息和服务。

  6. 营造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树立先进的性别文化,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男女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7. 深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宣传。引导妇女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和宣传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传统与现代传媒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和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科学教育理念,掌握正确的方法。通过有效措施,吸纳妇女参与家庭教育研究,推广家庭教育成果。

  8. 大力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展面向家庭的公共服务,提高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为夫妻双方兼顾工作和家庭提供支持。发展公共托幼服务,为婴幼儿家庭提供支持。

  9. 减少环境污染对妇女的危害。完善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测数据库,从性别视角分析评估饮用水、室内空气污染和生活、工业、农业等环境污染对妇女健康的危害,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有效减少各种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保持海南优良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 “村收集处理、镇分类转运、市县分类处理”模式,进一步加强城市(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加强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改善家庭能源结构。加大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妇女健康的保护力度。加强海岸带生态保护,防治海洋污染。

  10. 组织动员妇女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省建设。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妇女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组织引导妇女主动参与节能减排,崇尚绿色消费,践行低碳生活。

  11. 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保障农村妇女的饮水安全。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加强台风期间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12. 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程度。将改厕纳入新农村建设和文明生态村建设规划,改厕成效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考核范围。大力宣传改厕的重要意义,加强对改厕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服务,鼓励农民自觉改厕,改善农村妇女的如厕条件。

  13. 推动城镇公共厕所男女厕位比例与实际需求相适应。在场馆、商场等公共场所的建设规划中,从性别视角进行公共厕所的男女使用需求和效率的分析研究,充分考虑妇女生理特点,确定合理的男女厕位比例。

  14. 在减灾工作中体现性别意识。根据妇女特殊需求,在减灾工作中对妇女提供必要的救助和服务。通过宣传培训,提高妇女预防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吸收妇女参与相关工作。加强对灾区妇女的生产自救和就业指导。

  15. 为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创造条件。贯彻落实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海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提升妇女的语言沟通能力、文化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大投资力度,促进文化事业单位设立相应的培训机构,鼓励其开展公益性妇女文化教育培训。积极吸收志愿者开展相关妇女文化教育培训工作。

  16. 建设良好的科普环境。全力推进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在人口较为集中的城市建设科技馆,加快乡镇科普活动站建设,开发一批科普读物和音像制品,推动我省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推进建立促进妇女发展的科技平台。

  17. 开展促进妇女发展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政策和侨乡资源优势,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借助博鳌亚洲论坛等重要交流平台的影响力,塑造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良好形象,宣传海南妇女发展取得的成就,开拓妇女的国际经济文化视野,构建妇女间人文交流机制,促进我省与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在妇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七)妇女与法律。

  主要目标:

  1. 促进男女平等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2. 加强对地方性法规政策的性别平等审查。

  3. 妇女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4. 严厉打击强奸、拐卖妇女和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妇女卖淫等严重侵害妇女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

  5. 预防和制止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

  6. 保障妇女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财产权益。

  7. 保障妇女依法获得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策略措施:

  1.不断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针对妇女权益保障中的突出问题,推动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妇女在政治、文化教育、人身、财产、劳动、社会保障、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权利。

  2. 保障妇女有序参与地方立法。引导和鼓励广大妇女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发表意见和建议。拓展妇联组织和其他妇女组织参与地方立法的途径,广泛听取其意见和建议。

  3. 支持和配合各级人大开展对维护妇女权益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深入了解法律法规执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4. 广泛深入宣传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知识。加大普法力度,将保障妇女权益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纳入全民普法规划,推动城乡社区普法工作深入开展。面向广大妇女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专项普法活动,不断增强我省妇女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