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转发《喀什地区2012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喀署办发[2012]31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地直有关单位:
根据《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为切实做好201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结合喀什地区2011年防治情况,地区国土资源局制定了《喀什地区2012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现转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喀什地区2012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我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灾种分布范围根据喀什地区的地形特点,喀什地区地处昆仑山东侧,北、西、南三面为山地所环绕,地形陡峭,山势高耸,地形条件十分复杂,特点是山地多,占全地区总面积的50%以上,平原少,河流众多。山区灾害的发生多于平原区。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6-9月的汛期。喀什地区有两大流域:喀什噶尔流域、叶尔羌流域。喀什噶尔流域包括克孜、盖孜、库山、依格孜牙、乌鲁阿瓦提等河;叶尔羌流域包括叶尔羌、提孜那甫、乌鲁克、柯克亚等河,在汛期到来时,由冰山融雪和暴雨、洪水诱发的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较为突出。决定我区的地质灾害发生的诱发因素多是强降水、地震及人为对边坡的破坏及人工振动等。我区地质灾害属易发区分布在汛期间的叶河上游、提孜那甫河、塔什库尔干河、克孜河等流域两岸形成的泥石流、水石流,其次为发源于因人类工程活动,修路爆破,在公路两侧形成陡峭的边坡,山体基岩风化剥蚀强烈,造成国道沿线以及通往各山区乡镇公路沿线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随着各县(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造成小面积的地面塌陷和地面裂缝、山体崩塌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喀什地区位于南天山地震带和西昆仑地震带的交汇夹角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十分强烈,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质构造,使我区大部分地区处于地震高危险区,有50%的县城所在区地震峰值加速度达到0.2g(即地震列烈度8度以上),塔什库尔干县更高达0.4g(9度)。近年来我区多次发生强烈地震,多属于突发性地质灾害。根据我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灾种分布范围,我区的地质灾害多发区主要集中在塔什库尔干县、叶城县、莎车县、疏附县、伽师县。2011年度我区灾害多发生在北部地区伽师县,偏南山区叶城县、莎车县、塔什库尔干县。根据巡查情况,我区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稳定性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