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家校合作机制建设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联手的多渠道、立体式教育网络,实现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在学校中的整合,使学校课堂向社会生活延伸,满足学生家长、社区的教育需要,是现代学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共同思考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也是家长关注孩子的迫切愿望,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四)加强家校合作机制建设是普及科学育人观念,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需要。家庭教育的水平与家长的育人观念、育人方法密切相关。学校是传播科学知识、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可以发挥专业教育的资源优势,通过家校合作,帮助和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水平。
二、准确把握家校合作机制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五)家校合作机制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部署,把构建家校合作机制作为学校德育和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工作计划,加强研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针对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和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积极探索家校合作的新规律、新方式、新机制,努力构建真诚合作、民主和谐的家校合作新机制。
(六)家校合作机制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转变传统的家校合作观念,确立家长是教师合作伙伴,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新观念,变单纯配合为共同参与。二是改进家校沟通方式,变由学校向家庭的单向沟通为家校双向互通,形成家校互相了解、理解、合作的良好氛围。三是引导家长认识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明确家庭教育的内容,做好孩子的表率,关注孩子的需求,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三、积极构建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
(七)建立和完善家校合作的组织协调机构。各地各中小学校应逐步完善组织管理,促进家校合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立家长委员会,完善家委会章程,明确家委会职能、权利和义务;健全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培训,明确家长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利用各种载体,搭建家校合作平台,学校要增强合作意识,在合作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发展、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学生道德养成等方面的独特功能和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