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高校开展“3.20心理健康教育周”和“5.25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的通知
(苏教学函[2012]1号)
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经研究,在全省高校开展“3.20心理健康教育周”和“5.25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结合春季特点,针对重点人群,帮助学生展示阳光心理
每年3月份是心理危机的高发期。季节交替,天气多变,容易影响人的情绪,随着春季转暖,人体生理代谢进入旺盛期,内分泌活动变化增强,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尤其是敏感、多疑、有焦虑特质的学生可能心生抑郁,甚至产生轻生念头。此外,寒假中大学生各种情感冲突更加凸显,开学后新的学习压力和人际挫折接踵而至,会进一步加重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3.20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旨在发动政府、学校、家庭等社会力量,携手陪伴处在心理危机中的大学生顺利走出阴霾,度过季节性心理难关。
各高校、独立学院要举办相关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学生学习心理自助方法,深入了解心理求助渠道,鼓励其向专业心理咨询师求助;开展心理委员培训,提高识别周围同学自杀预警信号的能力,了解相关应急处置方法;重点关注心理档案中有抑郁记录和自杀倾向的学生,适时安排心理咨询;开展特殊学生家长心理知识培训,引导家长关注学生心态变化,关心、理解和呵护学生脆弱心理;以“3.20咱爱您”为主题,开展“敞开心扉,快乐成长”等活动,利用各种形式展示学生阳光心理,营造理性、和谐、包容的校园氛围。
二、结合特色校园文化,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1.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学生阳光心态。通过开展专家讲座、知识竞赛、征文演讲比赛、校园心理情景剧、素质拓展游戏、心理影院、心理沙龙、趣味运动会等系列活动,宣传“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的内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关爱自我、勇于成长的心理健康理念,调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
2. 开展心理委员动员,发挥朋辈带动效应。全面介绍“5.25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发动心理委员组织班级成员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心理委员在学校、院系与广大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更好地进行信息沟通,促使学校、院系和班级能组织更多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