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北部引黄灌区现代农业、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南部黄土丘陵区生态农业“三大示范区”建设目标,以优良品种、高新技术、高端市场、高效益为引领,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技术投入力度,实施“现代农作物种业提升工程”,加速提升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企业竞争、供种保障和市场监管能力,加快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有力促进全区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繁荣。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育扩繁并重。加大宁夏地方优势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力度,加速优质、高效品种自主创新。鼓励引进国内外优良种质资源、先进育种制种和物质装备技术,提高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
2.坚持培育特色突出重点。充分发挥我区资源禀赋,稳步扩大粮食作物与特色优势农作物种子生产,重点提升玉米、马铃薯、设施蔬菜等种子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种保障能力。
3.坚持企业主体地位。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培育壮大一批现代企业制度健全、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并通过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加大投入,充分发挥企业在商业化育种、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种业科研成果。
4.坚持扶优扶强。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对优势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投入,重点支持育种能力较强、市场占有率较高、经营规模较大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和优势区域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5.坚持依法治种。严格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其相关法规、规章,加强种子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强化市场监管和服务,推动种子市场规范化、法治化,促进种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建设高标准、高效益农作物繁制种基地80万亩,年繁育种子7.5亿公斤;构建较为完备的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审定体系,力争新审定高产优质、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品种60个以上;主要农作物实现新一轮更新换代,良种科技贡献率提高到50%;健全覆盖全区的种子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种子储备体系,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0%;引进和培育科技创新能力强、市场信誉好且具有全国经营资质的种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全区种子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为打造西北地区“黄金制种产业区”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