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在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2012年1月3日);
朱小丹:《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13日)。
参考文献:
应寅锋、裴长洪:《后危机时期国际发展环境的演变趋势》,《求是》,2011年第8期;
李学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求是》,2011年第22期。
专题讨论和学习安排:
各级党组织结合“机关党建走在前”主题实践活动,机关党建工作六个方面走在前,深化学习型、效能型、创新型、服务型、和谐型、廉洁型六型机关建设,争当坚定理想信念、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为民造福、促进和谐、清正廉洁的六个排头兵,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时间安排:六月份
重点之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建设幸福广东的重大历史使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毗邻港澳,市场经济发达,经济成分多元,由此带来社会结构日趋多样,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利益诉求日趋复杂,各种社会矛盾易发多发,触点多、燃点低,社会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要有紧迫感,不断加强实践探索和工作落实,把握规律,开拓创新。
(二)系统理解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要求。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和多元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坚持统筹兼顾,动态协调,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坚持既有秩序、又有活力,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立足国情、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政治优势,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同时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改革贯穿在整个社会管理过程之中,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三)切实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增强社会诚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