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形成贸易设施完备、市场制度规范、法制环境健全、信息化程度高、服务体系发达、城市功能完善的商贸环境
(三)主要指标
1、贸易规模
到2015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700亿美元,年均增长8%左右,继续保持全市50%份额;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
2、贸易平台
形成并壮大5-6 个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使浦东成为若干重要大宗商品的交易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定价中心。
3、贸易主体
“十二五”期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0家以上。至“十二五”期末,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200家以上,力争220-230家,占全市比重保持在50%左右;经新区认定的国内大企业总部和区域性总部累计达到50-75家。引进和培育多家在国内市场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支持、培育中小型贸易主体,形成大中小微型企业共同参与、充满活力的贸易主体格局。
4、贸易便利化
推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全过程贸易便利化。基本实现信息数据共享,推进“一次录入、同时申报”。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透明度,在相关门户网站上公布与贸易有关的政策、法规;进一步减少行政收费,降低与贸易管理相关的行政性收费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
5、商贸会展
商品销售总额到2015年实现1590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19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800亿元,力争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力争达到15%,约占全市五分之一。商业设施总量逾1100 万平方米,新增350 万平方米以上。
会展方面,到2015年实现年举办展览220次左右,年展览面积800万平方米以上,力争达到820万平方米;年举办会议约20000次,重点培育3-4个国际知名会议(论坛)。
6、新型贸易
2015年,电子商务商品交易额超过6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保持占全市55%以上。
服务外包企业接包合同签约额达到60亿美元,接包执行额达到35亿美元。
三、主要任务和举措
(一)优化网络贸易环境,建设网上国际贸易中心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上国际贸易中心载体能级。加快建设与虚拟国际贸易中心功能要求相适应的网络基础设施、现代物流设施配套系统,提升网上贸易中心载体能级。建设电子商务认证征信服务平台,建立电子商务统计制度。
二是推动特色领域电子商务化,加快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建设国际贸易、服务外包、农产品流通等专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直接开展国际市场在线销售和采购,全面开拓国际市场。
三是进一步推进贸易通关的电子化和便利化。创新口岸通关电子化和通关新模式,提高贸易企业通关效率,降低成本。
(二)完善交易机制,加快大宗商品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