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推广节能保持持续发展,建设现代绿色循环消费体系。引导企业进行节能、降耗、减污的技术改造,大力宣传绿色流通理念;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建设完整先进的回收、运输、处理、利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加快形成以社区回收站点和分拣中心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逐步将再生资源产业培植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支持社区跳蚤市场建设,鼓励市民参与社区跳蚤市场交易。
(八)规范商业信用交易行为,建设现代流通诚信消费体系。积极探索建立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统一的诚信消费数据库平台,按照国家《商业企业信用自律等级行业分类标准》和《商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增强社会监督,强化诚信自律;积极推进商务综合执法,强化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实施品牌战略,鼓励流通企业创立和维护商标信誉,培育商业品牌;重视和加强对知名流通企业和商业老字号的品牌、商标的认定和保护工作。
五、机制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流通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决策。市商务局作为全市流通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全市流通业的管理和指导,认真做好流通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快流通领域制度建设,努力构建全市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市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流通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发展合力。各级人民政府(管委会)要充分认识流通工作的重要性,真正把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摆在重要位置,定期研究重大问题,加强检查指导,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切实推动流通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大扶持力度。对符合《苏州市商贸业发展投资导向目录》的企业和重点商贸项目,市区(七区)按照《苏州市服务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和《关于促进商务转型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给予资金扶持。整合市商务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对扩大消费、惠及民生、公共平台等项目予以支持,对新型业态、创新载体、服务发展等项目予以扶持,分别在服务业引导资金和商务发展资金中设立扶持专项,加大对电子商务、会展业发展的支持。各市应结合实际制定相应政策参照执行。
(三)培育商贸人才。重视和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通过在校培养与在职培训、基础培训与专业培训、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高流通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另一方面,支持流通企业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大专院校、行业协会合作建立多层次商贸人才培训体系,分期分批对商贸重点企业负责人、特殊岗位进行培训,造就一批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开拓创新、引领商贸经济发展的优秀人才。
(四)推进协会建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组建流通行业的相关协会,指导和帮助各类协会建立专业分会,完善沟通政企、服务企业、行业自律等方面的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行业协会的覆盖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参与政策制订、信息交流、商品促销、资质认定、专业培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企业逐步实现市场观念、运行机制和交易规则的规范化、一体化,尽早实现大市场、大流通、大商贸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