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强队伍建设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采取培养、调入、招录等方式,引进监管工作急需的法律、食品安全管理、检验检测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完善培养选拔机制,在数量上配足、结构上配优、素质上配高监管队伍。到“十二五”末,全市食品药品监管执法人员配备达到12人/万人口。建立科学的干部使用机制,推进干部交流轮岗和竞争上岗,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制度和标准,逐步建立起全方位的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强化激励监督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建立完善以岗位为基点、以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制度措施为平面的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政务公开,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打造政治坚定、忠于职守、清正廉洁、严格执法、勇于创新的人才队伍,为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六)加强规划实施
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是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认真组织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要做好规划的细化工作, 对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逐项进行细化分解,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建立健全落实规划的责任体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项目建设责任制。对规划的重点项目,要确立目标管理体系,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强对规划目标和重点项目落实的监督检查,建立项目建设考核制度和奖惩措施,将规划项目建设成效与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挂钩,做到目标具体、要求明确、责任到人。各职能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按照职能分工和规划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完成规划中确定的各项任务,切实保证规划实施到位。
名词解释:
1.食物中毒
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2.预包装食品
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
3.食品添加剂
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4.食源性疾病
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5.食品安全事故
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6.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简称GMP)
为保障食品安全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也是一种注重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的自主性管理制度。主要解决食品生产中的质量问题和安全卫生问题。它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应具有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的卫生与质量和严格的检测系统,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符合标准。
7.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技术(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简称HACCP)
即一个为国际认可的、保证食品免受生物性、化学性及物理性危害的预防体系。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宇航食品生产企业,已被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采纳并向全球推广。它主要是通过科学和系统的方法,分析和查找食品生产过程的危害,确定具体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关键控制点,并实施有效的监控,从而确保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
8.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简称GAP)
从广义上讲,良好农业规范(GAP)作为一种适用方法和体系,通过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来保障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它是以危害预防(HACCP)、良好卫生规范、可持续发展农业和持续改良农场体系为基础,避免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受到外来物质的严重污染和危害。该标准主要涉及大田作物种植、水果和蔬菜种植、畜禽养殖、牛羊养殖、奶牛养殖、生猪养殖、家禽养殖、畜禽公路运输等农业产业等。GAP主要针对未加工和最简单加工(生的)出售给消费者和加工企业的大多数果蔬的种植、采收、清洗、摆放、包装和运输过程中常见的微生物的危害控制,其关注的是新鲜果蔬的生产和包装,但不限于农场,包含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食品链的所有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