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重大项目
1.基础建设项目。
完成兰州市(项目投资1600万元)及城关区(项目投资640万元)、七里河区(项目投资490万元)、安宁区(项目投资390万元)、西固区(项目投资350万元)和榆中县(项目投资360万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办公用房建设项目。
2.技术支撑建设项目。
建设兰州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医疗器械检验中心、食品药品安全监测与技术审评中心(合并建设,项目总投资8410万元)、市辖五区快速检验室(项目投资500万元)和永登(项目投资500万元)、榆中(项目投资500万元)、皋兰县(项目投资500万元)食品药品检验项目,加强全市食品药品检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加大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监测与评价工作力度,保证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的快速准确检验,完善技术咨询、现场技术审查、安全性评价和各类业务培训工作。
3.信息化建设项目。
建立全市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监管信息网络中心(项目总投资600万元),依托门户网站和食品药品安全短信平台,重点建立完善“三个平台”和“六大应用体系”(即:行政办公平台、业务监控平台、行政执法平台、行政服务管理体系、综合执法管理体系、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体系、远程电子监控体系、OA办公自动化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创新工作机制
突出以人为本、协调发展这个核心,既要严格履职尽责,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又要正确处理监管与发展的关系,推动全市食品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既要高度关注城市集中人群的食品药品安全,又要积极下移监管重心,推进农村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建设;既要按照跨越式发展的思路,抓好系统建设的整体规划,又要积极争取条件,推进各项重点项目的高质量落实;既要重视加强各级监管机构的能力建设,又要确保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与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人民群众现实需要和所担负的职责使命相适应、相协调。要紧紧围绕 “关注民生、保障安全、服务发展”这一主线,围绕规划目标,抓住工作重点,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理念 , 坚持打假治劣与宣传教育、制度建设与科技支撑、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诚信建设与扶优扶强相结合,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 不断改进综合监督的制度、机制和方式方法 , 及时解决监管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 , 提高监管整体效能 , 树立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重大事故查处的权威,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水平,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为全市跨越式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推进依法行政
通过地方立法、制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方式,建立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配套和补充,具有地域特色的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解决监管工作缺乏法律依据的问题,适应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以执法有依据、行为有规范、权力有约束、过程有监控、违法有追究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执法责任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着力完善行政程序制度,明确执法内容和执法标准,加强执法监督,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等违法违纪现象。
(三)加大投入力度
要把加快发展食品药品监管事业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在重点项目建设上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特别是加大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食品药品检验监测技术支撑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投入,改善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办公条件及执法装备,统筹安排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专项经费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提高监管经费保障。
(四)加强交流协作
主动参与国际、国内食品药品学术交流;要走出去、引进来,采用学习考察、培训、研讨等方式, 积极学习借鉴和吸收经济发达省市和地区先进的食品药品监管理念、模式和手段,加大与国内、省内各院校的技术和项目合作,不断提升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