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突出培育和发展技能型劳务输出业。统筹城乡就业,全面有效实施城乡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加速建设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完善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建设,建立健全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充分发挥县乡两级劳务输出组织的作用,形成集职业培训、职业指导、岗位开发、劳务输出为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使劳务输出工作迈上新台阶。以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致富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加速形成培养劳动者就业、致富能力的终身教育培训机制。在强化本地转移的同时,以县域外、境外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为载体,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快务工人员向外输出步伐。做好永久性劳动力转移基地建设,使城乡劳动力有固定的劳务收入渠道。积极探索技能培训新模式,通过以需定培和以培供需相结合的“培训+就业”模式,大力推广“定单”式培训,提高培训就业率,使短期务工向长期务工转移,体能型务工向技能型务工转移,大幅度提升劳务经济总量,使城乡劳动力更好地适应市场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7、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全面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文化旅游业的综合服务功能和社会知名度,把巴里坤建成新疆享有盛名的旅游观光、避暑休闲游览胜地。牢固树立“大旅游、大文化、大市场、大产业”的观念,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带动效应,突出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鼓励和引导下岗职工、农牧民、民间艺人开发生产富有民族特色、地方风情的旅游纪念品和地方特色食品。深入发掘庙宇文化、城池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资源,突出办好“一节一会”(夏季丝路文化旅游观光会、冬季冰雪文化旅游节),全面开发以地藏寺、仙姑庙、冰雪雕、怪石山、西黑沟等为主的文化旅游、四季旅游、生态旅游、节庆旅游等新型旅游市场,加快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速度,实现经济发展、扩大就业与城乡居民增收的良性互动。
8、大力实施“项目强县”战略。按照“生态立县、产业富县、项目强县、科教兴县”的县域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各类有利条件,全力争取项目和资金,带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大开发,着力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优势资源,按照实力优先、精深加工优先、效益优先、低耗水项目优先的“四个优先”原则,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高利用外来资金的质量和水平,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开拓新的增收领域。
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千方百计拓展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