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推动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依靠市场机制调控和配置资源。
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根据区域资源特点,重点发展肉牛、奶牛、肉鸡三大产业,积极发展生猪、肉羊、禽蛋生产和特种动物养殖,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
坚持龙头带动,拓展市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完善产业链条,争创知名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坚持科技支撑,提升档次。加快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集成与应用,切实抓好畜禽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饲料兽药生产和粪污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着力改善产品品质,确保安全发展。
三、大力发展优势畜产品生产
(一)牛产业。以肉奶牛养殖为重点,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的总体思路,扶持肉牛产业发展,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推广适合舍饲圈养的优良品种,因地制宜发展德系和法系乳肉兼用品种,推广快速育肥技术,以建设肉牛繁育基地为基础,到2015年新建肉牛养殖小区(场)100处,肉牛饲养量和存栏分别达到50万头和27.2万头,养牛小区、专业小区和规模饲养场达到350个,肉牛产业产值达到12.8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50%以上。大力发展奶牛规模养殖,重点扶持存栏300头以上的规模奶牛场(小区),引导奶牛小区通过股份制改造、托管、寄养等方式实现统一饲养、统一防疫、统一挤奶、统一销售。积极引进大企业在坝上及接坝地区建设奶业产业带,到“十二五”末新建奶牛标准化养殖场20处,挤奶平台20处,全县奶牛存栏达到5万头,产奶量达到17万吨。
(二)肉鸡产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加强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县肉鸡养殖小区达到100个,饲养量达到2000万只。
(三)生猪、肉羊、禽蛋生产。生猪生产立足保质增量,加快建设优质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杜长大三元杂交和斯格猪配套系,扩大优种覆盖面。强化技术服务,引导农户发展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殖。到“十二五”末,新建30个年出栏千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全县猪饲养量和存栏分别达到52万头和25万头。肉羊生产以推广舍饲圈养技术和新品种引进为重点,到“十二五”末,新建年出栏10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30个,肉羊饲养量和存栏分别达到46万只和25万只。禽蛋生产按照“设备先进、环境可控、效益较高”的要求,大力推广海兰、罗曼、京白939等优良品种,利用山地和草原发展柴鸡养殖。到“十二五”末,新建存栏万只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鸡场30个,全县蛋鸡存栏300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