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加强与世界科技领先地区的交流,深化与联合国、美国、芬兰、荷兰、英国、印度等国家、国际机构的科技合作;引进适合浦东产业发展和升级所需的高新技术、国外高端科研机构和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在微电子、生物医药等方面加大国际合作力度,消化、吸收引进的先进技术,努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加强国际间的智力与技术合作,扩大浦东与世界的信息交流渠道,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科技研讨会、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充分利用举办“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相约张江”等契机,构建和完善浦东与国际科技交流的平台。
  (六) 率先形成崇尚创新的人文环境。认真贯彻“人才强市”战略,建设与浦东科技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高地,营造科学社会氛围,推动科普事业融入浦东科技创新和先进文化建设,率先形成崇尚自主创新的人文环境。
  1. 加强科技人才高地建设。完善人才引进、培育和激励机制。加强领军人才的开发,加快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的集聚。“十一五”期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在自主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进行奖励,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到浦东创业和发展;加强紧缺专业人才储备和培育,争取国内外著名大学在浦东设立研究院和专业学院,加快建设浦东创新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通过多种形式与国内外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共享教育培训资源;创新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发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海外留学生服务窗口等机构的作用,提高人才使用效率;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全社会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发展人才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完善以创新型企业家和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人文环境。
  改善人才配套服务环境。充分发挥人才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坚持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使用人才并重,进一步形成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人才公寓,提供人才住房资助,满足高科技人才创业初期的住房需求;设立“专项人才基金”、“专项教育基金”,对为浦东自主创新做出重要贡献的领军人才和主要研发人员给予补贴,为其子女落户、就学、就医等方面提供便利。
  2. 促进科学普及事业。完善社会化大科普格局。加强对科普的领导决策和社会监督,建立科普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公众科学素养第三方测评,构建全社会参与科普的体系。促进科普相关政策的落实,完善科普社会化激励机制和发展环境,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学校、媒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完善政府科普基金和项目资助制度,加大社会引资力度,增加企业科普投入,形成多元化科普投入机制。
  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街镇、居(村)委三级科普活动设施。依托功能区域的产业优势,创建一批具有浦东及世博特色的科普教育基地;建立浦东现代科普画廊体系,增建一批联网小型电子科普画廊;发展学会科技工作者、社区科普志愿者、企业专业力量从事科普工作,培育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科普队伍;建立网上科普传播平台,建设科普创作室和资源库,培育一批大众传媒特色科普栏目,不断拓展面向主流群体的科普阵地和传播手段。
  3. 优化配套环境和创新氛围。优化生活及配套服务环境。推进“区镇联动”,优化促进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的综合配套设施布局,高起点推进张江、川沙、唐镇、外高桥等新市镇建设,大力推进轨道交通、越江工程、城市路网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商业、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加强土地储备,充实配套工业用房和商品房源,预留空间,加大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和自主创新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