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符合区域管理要求的功能区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继续推进街镇信息化建设,街镇100%完成社区基础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社区事务受理和社区服务应用。
3.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构筑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新区信息安全监控与数据备份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对重要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防护,增强监控预警、应急处置和灾难备份功能。
推广应用数字认证技术,建立电子政务安全信任和授权管理机制,实现部门、个人用户以及设备之间的信息安全认证,构建统一的信息安全认证体系。
完善信息安全责任制、情况通报等工作机制,完善信息安全组织领导体制,建立一套工程建设或项目实施的安全检查及日常工作长期安全运作体系,逐步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二) 以“电子口岸”和“金融信息服务”为特色,构建一流的经济信息化应用体系。大力推进经济领域信息化,使信息技术支撑物流业、金融业发展,提升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能级的作用更为明显,企业信息化普及程度显著提高,电子商务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精心打造国际领先的电子大口岸。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新区物流和航运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以上海电子口岸平台为依托,在统一的技术框架下,在外高桥物流信息平台、空港物流保税园区信息平台等项目建设中,积极推动研发基于统一界面和集成化的客户端软件产品,实现电子报检、电子报关、电子政务(进出口)、电子商务等系统在客户端的融合,实现一次录入,多方使用,为企业提供操作便利。实现海陆空联动、长三角联动,形成具有国际快递中心功能、国际中转中心功能、物流增值服务功能、国际贸易及展示功能、国际商务功能,并与亚洲枢纽港相匹配的信息配套服务体系。
2.着力发展金融信息服务业。深化上海市银行卡产业园建设,通过引进国际国内金融机构远程信息处理中心与数据交换枢纽等,重点发展金融数据处理业务、银行卡后台数据处理业务、卡片及机具研发制作业务、金融 BPO 业务以及相关配套业务,建设高层次、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金融信息产业园;建设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形成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银行卡产业园前后呼应、联动发展的金融信息服务链,全面提升金融中心核心区的能级和辐射作用,使浦东成为金融信息服务业聚集区和中心。
3.大力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推动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以提高企业创新发展能力为重点,促进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的有机结合,鼓励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企业和机构应用战略型信息系统,并充分关注其他可带来竞争优势的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倡导“重点企业带动重点行业”的策略,在集成电路业、医药业、现代印刷业以及商业等信息化基础较好的行业中进行试点,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业务协同。
培育一批企业信息化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信息化工作提供高水平、高效率的规划、咨询、评价、监理等服务,提高企业实施信息技术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的能力,加速信息技术价值的发挥;推动电子标签技术应用,带动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升;推广ASP模式,面向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信息化服务;全面提高各类工业园区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带动园区内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4.逐步建成亚太地区最活跃、最规范的电子商务交易区。推动集成电路业、汽车制造业、物流业等行业内的骨干企业、批发贸易企业以及主要商圈等建立产业链协同商务系统,带动产业链的协同电子商务发展,提高企业群体的市场反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力争电子交易额在企业总交易额中的比例大幅提升,使新区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5.加快构筑与国际运作方式接轨的浦东创新港信息化工程。落实“科教兴市”战略,有效发挥政府的推动力,集中力量,整合国内和国外创新服务资源,构筑全社会共享的研发、人力资源、科技创业投资、信息服务及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降低科技创新成本,加快成果转化、利用和推广,推动人才、技术和资本的有效结合。
(三) 以营造和谐社区为目标,构建一流的数字化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围绕构建和谐社区的目标,建设以信息化与人文化、生态化相互融合、联动发展为出发点,以“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服务、智能化生活”为特征,以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电子社区框架体系。
1.拓展政务外网,完善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街镇网络建设实现上下连通,通过新区政务外网与区委、区政府以及社区相连;配置基础软硬件设施,街镇各科室及相关办事、服务机构的计算机配置达到0.5台/人,每个居(村)委会的计算机配置达到1台以上。积极推动信息苑、物业管理热线等为民服务信息化设施建设。
2.建设事务受理和公共服务系统,推动社区管理模式改革。结合街镇实际,建设和完善社区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系统,100%完成由基础管理平台、信息发布系统和基于Internet社区门户网站构成的基础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拓展各类社区事务受理和社区服务应用范围,促进资源共享和工作协同,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创新社区管理模式。
3.推进社区多元化服务,拓展社区服务范围。拓展社区信息苑、社区服务网的服务领域和功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浦东家园”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进程,促进政府公共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在社区集聚、整合和延伸。
4.提高生活智能化水平,营造优质家居环境。结合全国文明城区建设,推进社区网络、数字电视、电子巡更等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在社区的推广和使用。打造金桥国际化社区等一批智能化小区,完善相应的智能化楼宇标准并加以推广,营造高质量的社区生活环境。
(四) 以发展公益性领域为主导,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和谐浦东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到2010年,建成统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网络,基本实现社会公共服务领域重要信息资源数字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