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建设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等研发载体,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中小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形成和壮大一批“专精特新”优势企业。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鼓励、支持企业有效应用知识产权制度,开展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鼓励、支持企业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鼓励、支持企业积极采用、参与制定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三)大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支持各类技术先进、水平领先的科技成果向中小企业转化,不断提高转化率和产业化水平。支持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产品研发、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提升产学研合作成效。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组建专业性产学研联盟,不断提高合作层次,深化合作内容,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建成一批重点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技术转移中心,不断提高国家、省级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建设水平和质量,逐步形成覆盖广、效率高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支撑体系。
(四)大力引导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注重发挥企业战略管理的统领作用,引导企业专注主业,突出战略发展的专一化,打造、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注重应用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加强内部管理。注重通过构建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增强企业凝聚力、创造力。注重管理创新成果推广,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注重引导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指导小型微型企业按照《
小企业会计准则》,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核算制度,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五)大力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以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为抓手,加快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普及推广和深化应用。积极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入电子商务的应用行列,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支持数字企业创建活动,鼓励中小企业依托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在网络、技术、服务和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不断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应用方案。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认定和培育一批面向区域、行业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辅导站。积极组织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估。
(六)大力组织协作配套。坚持以龙头企业、大项目、大工程为依托,研制、开发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配套产品和项目,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龙头企业、大项目、大工程协作配套产业链中的骨干企业、重点企业。不断开拓协作配套领域,切实抓好重点协作配套项目的实施,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不断延伸、拓展、细化产业链,加快形成一批“隐形冠军”企业;组织协作配套洽谈活动,搭建协作配套平台,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协作配套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