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指导意见


  三、重点工作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田间工程和抗灾能力建设。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持续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灾减灾能力。坚持统一规划,扎实推进水利、农业、农机、科技、林业、交通运输、电力、气象等综合配套工作,完善田间配套工程。强化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与末级渠系改造、农田灌溉机电井升级改造及田间灌排配套工程建设。积极推广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配套建设农田水利技术推广和抗旱服务网点,进一步提高灌溉保证率和灌溉效率,加快建设旱涝保收田。通过集中资金,连片治理,规模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土地整治力度,强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提升耕地档次,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提高耕地地力。在高标准粮田区域开展耕地质量定向培育,不断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在农田基本设施配套齐全、能充分保障灌溉用水的地区重点推广秸秆快速粉碎还田腐熟技术;在没有秸秆直接还田条件的区域重点推广秸秆薄膜覆盖堆肥、生物快速腐熟堆肥技术;在豫南砂姜黑土区重点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技术,在稻田类型区重点推广增施有机肥、绿肥翻压还田技术。继续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设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工程,挖掘耕地生产潜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突出抗旱防涝和病虫害防治,切实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做到科学应对。加快重大病虫害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建设农情远程可视会商系统,完善抗旱服务体系,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加强农业气象灾害自动化监测网和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网建设,建设农业与气象灾害预测预警和评估系统,增强全省粮食生产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切实加大农业科研成果和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作用,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着力解决影响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

  加快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制定种业发展规划,着力提升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加强粮食作物新品种选育与种质资源创新,建设全国小麦、玉米育种创新基地。加快海南、西北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育种、制种、确保供种安全创造条件。择优扶持10家以上规模大、实力强、成长性好的种子企业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到2020年,新培育8-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实现2次更新换代,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