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指导意见

  建设高标准粮田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更加重视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突出农产品质量,着力推动粮食生产方式转变;更加有利于协调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同步提高,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之路,发展可持续农业;更加巩固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以土地流转为基点,实现土地规模和集约化经营,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原料和劳动力,拓展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进一步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三化”协调发展的要求,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工程建设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与城乡统筹建设相衔接,与管理服务、科技服务、农业产业化集群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相配套,实现内涵式、集约化发展。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集成技术措施,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装备水平和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条件。一是土地集中连片。合理确定高标准粮田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的规模。耕地连片面积最少100亩,少于1000亩的方划为百亩方;1000亩以上,少于10000亩的方划为千亩方;多于10000亩的方划为万亩方。高标准粮田区域内要有完善的农业生产设施,要避开村庄、重要交通干线和重要设施,利于大型农机作业。二是基础设施配套。高标准粮田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划定后,按照年亩产1250公斤粮食生产能力的要求,配套农田基础设施等物质技术装备,提高支撑能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三是规模集约化经营。统一规划、设计、建设高标准粮田,创造条件,逐步将高标准粮田区域内的农民转移到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坚持统分结合,推进土地流转,改进管理模式,实行统一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四是管理服务到位。根据高标准粮田规模、建设需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和完善配套的行政管理、技术服务机构,各项扶持政策必须到位。

  (三)目标任务。按照“科学规划、综合配套、稳定面积、规模经营、集中投入、主攻单产”的原则,到2020年,在粮食生产核心区建成一批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集中打造6000万亩平均亩产超吨粮的高标准粮田,实现高产稳产和生产全程机械化,良种覆盖率、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达到100%,土壤有机质明显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