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今后五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增强投资拉动力,在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投资规模上有新突破。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以投资规模的扩大推动经济加速发展,以投资结构的优化促进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0亿元以上。一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大幅度增加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组织精干力量,认真编制项目要件,抓好项目库建设。坚持一手向上争、一手向外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行领导带队、部门联动、专人跟踪,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加大对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社会发展等项目的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健全“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大力引进产业发展项目,努力提高项目的签约率、履约率、落地率。二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高速公路、铁路为主骨架,以国省干线公路为支撑,以县、乡道路和通村公路为补充,集公路、铁路、航空、内河航运、管道运输于一体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力争到2016年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推进望谟至罗甸高速公路建设,加强对盘兴高速经普安青山接晴兴高速、望谟蔗香至贞丰、安龙至兴仁、安龙至贞丰等高速公路的可行性研究,积极争取望谟乐元至贞丰跨江大桥立项建设,抓好县、乡和通村公路提等改造,配套建设好工矿区、旅游景区、工业园区等专线公路,努力提高道路通畅率,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75%以上;建成长沙至昆明快速铁路客运专线黔西南段,推动实施南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积极配合做好隆昌至百色、兴义至永州、黔江经贵阳至河口、毕节经水城至兴义铁路的规划研究等前期工作;完成兴义机场改扩建工程;推进红水河龙滩电站通航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库区航运和旅游客运;依托中缅天然气管道,积极推进支线管网建设,着力解决天然气供应问题。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700亿元。全力推进兴义马岭、普安五嘎冲、安龙平桥等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烟水配套、农村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骨干水利渠系配套工程和农村人均半亩口粮田建设,加强重点城镇防洪安全工程建设,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力争到2016年初步解决我州工程性缺水问题,累计完成水利水电投资200亿元。推进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增强供电保障能力,累计完成电网建设投资60.5亿元。推进“三网融合”,加快“数字黔西南”建设,累计完成通信建设投资45亿元。三是突出抓好产业项目建设。把扩大产业投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投资力度,累计完成产业投资2000亿元以上。抢抓国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资源深加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项目,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大力推进兴义电厂二期、普安电厂建设,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煤电铝、煤电化、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二)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在做大园区规模、扩张工业总量上有新突破。大力实施工业强州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央企、国内外优强企业采取收购、兼并、入股等方式参与纯资源输出型企业改制重组,促进资源向优强企业配置,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化。加大矿产资源普查和整装勘查力度,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快大型煤矿建设和煤矿整合技改步伐,确保原煤产量达到3500万吨,力争达到4000万吨。按照“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多联产”的要求,大力推进煤电化、煤电铝一体化,推动热电联产快速发展,努力实现“西煤西用”。加大金矿开发与保护力度,大力发展黄金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高附加值。推进电石、铁合金等能源密集型企业整合技改,做大做强冶金产业。发展壮大水泥、石材、制药等产业,加快烟、酒、糖、茶、特色食品及畜产品加工业发展。二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按照“抓轻不放重、抓强不放弱、抓大不放小”的思路,大力发展基础条件好、比较优势强的新兴产业,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体系。完成宜化、柳化硝铵项目建设,力争开工建设渝富集团年产200万吨煤制油项目,加快推进煤制烯烃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兴仁等服装产业加快发展。着力培育和发展装备制造业,支持贞丰白层船舶制造业加速发展,开工建设马岭矿山机械制造项目,发展铝及铝加工,引进汽车整装及零部件加工。三是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力争建成1个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2个200亿元以上、5个100亿元以上的工业园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进度,大力引进投资额大、附加值高、关联度强、成长性好的项目入园,切实提高园区项目的落地率,扩大实物工作量。按照“主业加配套”的要求,大力发展园区主导产业,以主业促配套,以配套促集群,以集群促效益,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在园区耦合,实现集约节约发展。加强和规范园区管理,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业主开发、政企共建、企业联建等有效运行模式,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把园区建设成为吸引企业入驻的“洼地”、工业强州的“高地”。四是破解土地、资金“瓶颈”。坚持“上争增量、盘活存量、增减挂钩、节约集约”的原则,用好用足用活国家土地政策。在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增减挂钩政策,清理批而未用土地,盘活土地存量;开展低丘缓坡建设用地整治试点,鼓励向山要地,建设“工业梯田”,扩大土地增量。坚持“积极、适度、可控”的原则,敢于负债经营、举债发展,充分发挥工业投资集团公司的作用,变资源为资产,变资产为资本,变资本为资金,下大力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着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在构建城镇体系、统筹城乡发展上有新突破。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经营、高质量管理”和“组团式发展”的要求,加快城镇化步伐,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累计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投资150亿元,城镇化率达到40%。一是理清城镇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快速通道连接各城镇组团,积极探索山区城镇化模式,走组团式、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以兴义市为龙头,以兴(义)兴(仁)贞(丰)安(龙)半小时城镇经济圈为重点,以晴(隆)普(安)、册(亨)望(谟)组团为南北两翼,着力构建龙头激活、重点突破、带动两翼齐飞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坚持把小城镇作为大战略来抓,有序推进中心城市、县城、重点中心镇、一般小城镇、农民集中居住区梯度发展,着力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互补的城镇化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二是科学编制城镇规划。综合考虑地域特征、历史沿革、资源禀赋、民族文化等因素,对城镇进行科学规划,彰显城镇特色,提升城镇品位。抓好城镇体系规划、绿地景观规划和“兴兴贞安”半小时城镇经济圈规划编制,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改,科学确定城镇功能布局。建立和完善城乡规划监管制度,强化规划执法,增强规划的约束力和执行力。三是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州市共建”,按照150平方公里、100万城市人口的目标规划建设兴义市,推动兴义、兴仁、贞丰、安龙融合发展,把“兴兴贞安”建设成为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的区域性中心特大城镇群。把路网作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以城镇路网建设带动城镇规模扩大和布局优化。加强城镇水、电、气和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加快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强中心乡镇、交通节点小城镇建设,努力打造一批交通枢纽型、旅游景点型、绿色产业型、工矿园区型、商贸集散型、移民安置型、民族风情型等特色城镇,每县(市)每年重点推进1到3个特色小城镇建设,完成20万户村庄整治。四是加强城镇经营管理。把城镇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进行精心经营,以资源换资金,以存量引增量,最大限度地优化城镇资源配置,形成立体式、多元化的城镇建设投入机制,提高城镇经营水平。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加大“整脏治乱”、“满意在黔西南”工作力度,支持各县(市)争创全省乃至全国文明、卫生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