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二阶段(2013-2015年)
此阶段在继续抓好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着力发挥图书馆设施的作用,共建互相补充、配置合理的全市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市民的图书馆服务活动,形成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和市民信赖的图书馆服务效益。使图书馆步入稳固、持续、良性发展的轨道。主要实施内容:
1.发挥昆明中心(数字)图书馆的辐射功能,探索西部馆际合作和泛亚信息资源合作机制,提升昆明文化竞争力。
2.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资源共享。到2015年,力争实现全市户籍人口人均拥有藏书(含数字资源)1.6册(件)。
3.推进和完善全市城市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
4.结合本地产业优势、地域特点和人文环境确立特色馆藏,建设昆明地方文献、地方戏剧、民族民间文化、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产业资料等专题资源数据库。通过文献信息服务和读者活动,满足市民多层次知识需求。
5.广泛开展品牌文化活动。按照“春秋十讲论坛”定位和工作任务要求,导入市场运作机制,策划论坛主题,精心培育系列论坛品牌,引导成立知识传播类协会团体,进入国家公益性讲座联盟。
6.围绕“书香昆明”等大型活动,依托图书馆名城的网络架构,以活动不断提升图书馆社会影响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培育和展现城市文化魅力的生动载体,使知识传播范围更广大,影响更深远。
(三)第三阶段(2015年以后)
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图书馆在知识创新体系中的基础作用,致力于加快人的现代化进程。确立具有昆明特色的新型图书馆服务模式,通过全市图书馆网络的知识辐射营造浓郁的文化气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全面实现图书馆名城的建设目标。
三、保障措施
(一)成立昆明市图书馆名城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市政府相关委办局及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图书馆名城建设,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组织领导实施工作,协调和处理各种关系和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市图书馆馆长兼任,负责日常工作。
(二)成立昆明市图书馆名城建设专家顾问小组。成员由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组成,负责对图书馆名城建设的发展、统筹、协调做专业指导。
(三)根据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人口的分布和图书馆的服务半径,进行科学合理的图书馆建设规划。
(四)加大财政投入,将各级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保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安排,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步增加。
(五)加强图书馆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制定《昆明市公共图书馆条例》,明确各级公共图书馆职能,确定馆舍、经费、人员、藏书、活动等基数及递增比例,为图书馆名城建设提供资源保障。
(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引进和培养并重方式,建设业务过硬、结构合理的专业人员队伍,采用图书馆专业上岗制度并定期考核,逐步实行总分馆工作人员的统一招聘、培训和管理,为图书馆名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