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点工程
(一)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工程。围绕政府管理和服务公众的发展需要,推进电子政务资源整合建设,建设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公共信息应用平台。建成基础性、战略性的数据库,构建全市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提高政务效能,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提高政务信息公开程度,提高网上办事能力和公众参与水平,深入推进无纸化办公,开通网上视频会议交流系统,使之成为政府工作业务主要沟通渠道。完善政务基础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体系,实现政务基础数据的整合与共享,重点在政务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推进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等基础信息数据库的融合,为信息公开、业务协同、辅助决策、公共服务等提供信息支持。引导各县(市)区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推进社区管理综合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做好电子政务与社区各种信息服务的对接工作,为辖区居民提供公共事务一站式服务。实现政务信息业务系统纵向贯通、横向联动,业务协同。
(二)实施社会服务信息化工程。大力提高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程度,开发利用社会信息资源,使民众能广泛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启动市民卡工程、智能交通工程、医疗卫生工程、教育信息化标准工程,完善社会保障工程、住房保障工程、环境保护工程。
(三)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将城市管理对象的地域特征、形象特征、属性特征数字化,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质量和整体水平,创新拓展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实现“智慧城管、智慧旅游、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建筑”,逐步构建“智慧城市”。
(四)加快建设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工程。建设电子商务系统的支撑体系,加快昆明市信用体系、安全认证、标准体系、在线支付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加强电子商务技术和服务工作,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相关技术装备和软件,推动电子商务服务发展。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配合推进昆明市现代物流业“1591”工程,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昆明国际陆港、5大核心物流基地和9个物流园区,完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加快昆明电子口岸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提高通关效率,应用信息技术对物流供应链的管理技术、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过程进行有机整合和一体化运作。
(五)整合建设公共环境安全监控及应急联动指挥工程。继续完善在重要公共场所设置监控器的措施,实现对公共环境安全的全天候监控,将城市报警监控系统纳入全市公共环境安全监控体系。完善从政府各职能部门到生产一线系统信息畅通的公共环境安全监察网络体系,建立隐患发现及时、灾情监测准确、防范措施得力、应急指挥得当、现场处理果断的环境安全防范机制。依托市应急指挥联动中心信息化应用平台,逐步建立城市公安、交警、消防、急救、防洪、防震、防火、防空、抗旱、安全等公共事业的统一指挥调度体系,使离散资源得以互联和共享,提高城市综合管理和处理突发、应急、重大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实现公共安全应急视频会议会商、图像监控、数据网络互联、电话调度等功能,使各专业系统的信息能实时、迅速、准确地汇集到指挥中心,实现公共环境安全监测及应急联动指挥的网络化、智能化、实时化。
六、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和统筹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强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对发展高端信息化的领导。各县(市)区应成立由地方行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全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对重大信息化项目与产业项目进行选择实施,对重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决策咨询。各级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国内外信息产业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动态研究,做好统筹规划、政策法规、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组织力量制定有效的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措施,保障我市拓展高端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扩大对内对外合作与交流。争取国家在宏观布局上的支持,向省、国家申请将昆明信息产业列入区域规划的重要内容,使之成长为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等区域之后又一信息产业重点发展区域。抓住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梯度转移、马来西亚多媒体走廊建设、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不断深化以及泛珠三角区域、西南地区六省七方、南贵昆经济区和省内各州市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的机遇,继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加强对外合作交流,鼓励发展出口效益型企业,支持扩大信息产业和软件出口企业的建设。
(三)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有利于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环境,以信息化和信息产业领军高端人员为核心,引进全国优秀人力资源。把相关高校、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作为昆明市信息产业的人才储备和人才支撑平台。鼓励支持本地企业承担重点工程和项目,培养本地人才成长,吸纳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参与全市的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建设,建立并不断补充完善信息化和信息产业人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