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务
全面落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培养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实践锻炼能力,促使其科学素质不断提高。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提高科学教育、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等课程的教育质量。
--创新与改革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广泛开展中小学生科学实践活动。加强各学科教育的科学性与实践性,切实提升未成年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
--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完善科技教育辅导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科普活动。
2、措施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实施科学教育
学前教育。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义务教育。注重学生的品行培养,丰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高中教育。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推进科学课程建设和实施
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普及低碳环保、心理生理健康、应急安全避险、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知识。
--广泛开展系列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
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技节、应急科技知识进校园、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青少年趣味科学竞赛、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和小小科普志愿者社区行动等实践活动,提高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资源建设
开发和集成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加大高中生的职业技术教育力度,提高自身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使他们成为未来农村致富的带头人、农村科普的生力军。
--加强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建设
拓展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渠道和机会,开放全市科技类博物馆、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高新企业等科学教育场所,免费或优惠向未成年人开放。争取全市科普教育基地年均免费接待未成年人团组人数达9万人次,真正把科普教育基地建成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科技教育等科技实践活动的重要阵地。争取到2015年建成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达25个,使其成为周边中小学开展科学课程教学基地, 寒暑假及周末社区青少年课外活动的重要场所。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1、任务
全面落实《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围绕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要求,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科技致富能力。
--树立科学文明的新观念,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的信心和能力,反对封建迷信,远离“黄赌毒”。
--树立现代农业的意识,普及现代农业知识、农产品安全生产知识,掌握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电等技术,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条件,发展新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广泛开展群众性、经常性的乡村科普活动,全市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能够接受科学素质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