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支持创建品牌和知识产权。指导帮助民营企业建立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增强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注册、培育、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扎实推进“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示范市”创建工作,贯彻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提升民营企业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申请获权与保护管理能力,培育一批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到“十二五”末,全市实现发明专利授权量翻二番,注册商标达12万件,新增行政认定国家驰名商标20件,建成省级品牌培育基地5个以上,拥有市级以上品牌的企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力争达到35%。
3.提升民营企业国际化水平。充分发挥苏州外向型经济优势,扩大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协作配套,帮助民营企业提升生产制造水平。支持民营企业参加境外认证,注册国际商标,打造国际品牌,有条件的可实施海外并购,收购国外研发机构、品牌营销网络,建立海外供应和销售基地、境外加工生产基地,建立产业创新国际合作联盟。
(四)大力提升企业绿色低碳制造水平。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实施产业有序转移,促进民营经济领域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水平的不断提升。
1.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建立新批项目能评制度,规范技改项目能评程序,从源头上严控民营企业发展高耗能产业。落实省“万企千吨节能行动”要求,实施能源审计,推动节能技术改造,促进重点耗能行业中民营企业提升能效水平,努力使单位产品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开展民营企业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培育一批三星级以上“能效之星”民营企业。
2.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以推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生态链接技术的开发应用为重点,在工业、服务业、现代农业、静脉产业等领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以化工、酿造、造纸、电镀、纺织、印染、建材、钢铁等行业为重点,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培育创建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建设一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3.有序推进产业转移。推进实施《苏州市工业产业梯度转移规划(2011-2015)》和《苏州市引导鼓励对外转移产业业态指南(工业类)》,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自愿合作为前提,以苏宿、苏通、苏盐三个共建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引导民营企业根据产业转型、升级改造和规模扩张的需要,有序实施对外转移。加大力度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发展,建设一批新兴产业领域的特色产业基地。
(五)大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指导和帮助民营企业推进管理创新。
1.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落实全省信用管理“万企贯标、百企示范”工程要求,重点引导和推动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健全信用管理体系。加强部门协调,整合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信贷征信数据库等公共信用信息系统资源,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试点,加强信用信息采集、信用等级评估和信用资信结果运用工作,促进中小民营企业提高信用水平。引导民营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和消费者权益、保障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社会责任。到“十二五”末,全市实施信用贯标的民营企业达500家以上。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