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设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体系。我县2002年遥感数据显示水土流失面积4791平方公里。近年来通过加大水土保持治理,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0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年实施水土保持治理面积不少于230平方公里(其中重点小流域治理面积50平方公里),以密云、潘家口两座水库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为重点,在潮河、滦河、牤牛河、汤河、天河流域持续推进重点小流域治理项目,重点实施21世纪首水规划后续项目、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潘大水库上游生态恢复项目。2020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基本得到遏制,水源涵养能力显著提升,全县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
二是建设农业节水工程体系。因地制宜兴建小塘坝、小水池、小水窖、小引泉、截潜流等小水富民工程,2020年实现全县农业人口人均一亩旱涝保收农田。顾全为京津供水大局,以喷、滴灌为主,建设坝上片和潮河、牤牛河沿线“一片两线”农业节水灌溉网络,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推动全县有机蔬菜、园艺花卉、观光农业等高效农业快速发展。
三是建设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十二五”期间全部完成6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增加蓄水能力,大力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实施“五河镶边”工程,到2020年,县域五条河流干流和主要支流堤防全部修建,城乡堤防达到1300公里,确保县城20至50年一遇、重点村镇10年一遇防洪标准。推进县防汛抗旱指挥中心标准化建设,健全防汛预警预报、避险转移、物资储备、抢险救灾等应急响应机制和水文气象监测网络,加大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应对特大干旱、连旱和突发性水安全事件的能力。
四是建设城乡供水保障体系。在县城上游水源地及县城供水水厂划定水源地保护区,明确保护范围,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政策。按照“统筹规划、城乡一体、联村集中供水”的思路,推进县城上游喇嘛山水库建设,谋划汤河水库西水东调等蓄水、截流、引水工程,合理布局城镇水源地,推进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满足城市饮用水、工业聚集园区用水需求,为中等城市发展奠定水源基础;实施国家人饮安全项目,按照统筹规划、城乡一体、联村集中供水的思路,发展小城镇集中供水工程。抓好水源地保护,加强水质监测,确保供水水质达标。在“十二五”末解决农村16.3万人的饮水安全基础上,到2020年,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实现农村供水城镇化、城乡供水一体化。
五是建设水环境工程体系。实施县城潮河橡胶坝群和引水入城扩建工程,“十二五”末县城水景观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2020年县城蓄水总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形成县城完整的水景观体系。合理布局城镇水源地,推进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满足工业用水、城市非饮用水、景观环境用水需求;建设黄土梁水库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喇嘛山水库和孤石水库旅游风景区,凤山、汤河、等重点乡镇修建连拱闸、塘坝等蓄水工程,到2020年全县水工程蓄水量达到1.5亿立方米,实现建设山水园林中等城市、打造文化旅游与绿色产业高度融合的国际旅游名县目标。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